2025-09-16

健身日志打卡1000-789

对不稳当之动,没有必要之动,王芗斋先生持否定态度。这种态度不是观点问题,这是他老人家研究养生功一生的体会。不仅在养生治病方面老先生不主张不动或猛动,就是在练拳方面的试力动作也要求稳而柔,这样的动作方能练出既坚又韧而富有弹性的功力。王老先生曾这样讲:“动愈猛,力易竭;动愈微,神愈全。”这句话虽然说的是试力动作,但从中可以悟出真谛。

*所谓下意识,即似想又似躯体自动,这种动作不会触促使思维活跃起来。如体会口腔、实验手指之间的力以及练功中间的各种动作,都应用下意识来完成。在站桩中运用“下意识”有两大益处:一是虽然有动作,但它不干扰入静,反而能帮助入静;二是它不破坏浑元力。*

每日穴位:

手阳明大肠经

9手三里

本穴以地位定名,言其体;以功能定名,言其用。按“里”字之义,《灵枢·刺节真邪》《太素·五节刺》杨上善注“一里一寸也”。据此当以《灵枢》《太素》为正。非道路途程计也。

又考手三里定位,多谓曲池穴下二寸。若于肘尖处量之,则为三寸,故名“手三里”。以三寸计也。如此定名,言其体也。

曲池穴下,应改肘尖下,乃为合适。又如五里穴,由肘尖处量之适得五寸,故名“五里”。《素问·六微旨大论》言:“天枢之上,天气主之,天枢以下,地气主之。气交之分,人气从之。万物由之。”盖谓天地万物主从之气,得其中和之宜,则生长成藏,各得其用。失其中和之宜,则交通不表,风雨不节,人物即因之生病。“三里”之穴,能治上中下三部之病,故名“三里”,以其功用而得名也。本穴在臂,故名“手三里”。如此定名,言其用也。

所谓天气者,鼻司呼吸,采太空之气也;地气者,口纳饮食,取水谷之气也;人气者,一为先天元气,一为后天七情变化之气,及饮食补助之气。所谓天枢上下者,即天枢穴位之上下处也,包括全腹上中下三部言也。故腹部有病,“三里”统能治之。《针灸大成·席弘赋》言:“手足上下针三里,食癖气块凭此取。”又言:“肚腹三里留。”皆不专指足三里也。只揣针灸诸穴名义,凡以“三里、五里”命名者,以其能兼治多经病也。

更考古代中医术语,常以天地人代上中下,复以天地代表轻清重浊。如头部三节,脑喜清凉而喻天,故穴名曰“天冲”“通天”之类;口喜温暖而喻地,故穴名曰“地仓”“地阁”之类;人居中部而有“人中”“人迎”之类。在人身中部,胸廓喜清虚而称天,在穴则有“天池”“天溪”;在腹以浊满充实而称地。在四肢,臂为上肢而称天,穴有“天府”“天泉”;腿足为下肢,穴在腿足有“地机”“地五会”。如此示意,言简而意深,节省许多文字。学者苟能潜心测会,扩其含意,则针道进展无涯际也。《针灸大成·席弘赋》云:“肩上连脐痛不休,手中三里便须求。”《针灸大成·杂病穴法歌》云:“手三里治肩连脐。”等等歌诀,据以推广,手三里穴治脐上、膈上连及肩背等疾;足三里穴可治膈下、脐下、小腹、胯膝诸病也。两“三里”分工取治,有同而不同,不同而同之异。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教你快速记住人体12条经络(最全经络知识) 2016-03-26 18:13阅读:114,338 X 学经络快速入...
    xsd88阅读 9,828评论 4 67
  • 穴位查询 人身上到底有多少个穴位,因为很多朋友不清楚,有说720个穴位,也有说409个穴位的,我们可以看看现存...
    静深勤思阅读 3,072评论 1 4
  • 穴位,学名腧穴,指人体经络线上特殊的点区部位,中医可以通过针灸或者推拿、点按、艾炙刺激相应的经络 点治疗疾病。穴位...
    晓寒深处明月人倚楼阅读 2,489评论 0 5
  • 人身上的气血每时每刻都在流动着,一刻不停,那么气血是如何在运动?它的途径怎样? 经络是指人的经脉和络脉,是气血运行...
    金匱阅读 2,080评论 1 3
  • 针灸学是我国中医学体系中最具特色的学科之一,穴位名字往往都很好听,但又很难记,其实,穴位的命名均有一定含义,如利用...
    阳光下的波澜阅读 6,150评论 2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