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朋友们!动动你的小手指,给我点个赞,集够118个赞,我就能得到一箱配送蔬菜啦”(求赞)
“宝宝会走路了,走的太好了,麻麻开心”(晒娃)
“今天累成狗了,得好好犒劳自己一下”(美食)
“健康生活,从喝第一杯奶昔开始”(某产品)
“今天情人节,老公送我的礼物,开心”(撒狗粮)
相信大多数人朋友圈里面,都有类似这样的内容。刚开始时,还有兴趣看看,到最后对于这样的内容大多都是“朕已阅过”的态度。
有的人不厌其烦,感觉朋友圈就像鸡肋,干脆关闭了朋友圈功能。
②
我是个很少发朋友圈的人,微信刚开通时,对发朋友圈充满了好奇,但也只是转发一些“心灵鸡汤”。
不是自己要装深沉,只是一种习惯。总觉得快乐的时光,储存快乐最好的地方就是大脑;难过了,扛一扛就过去了;
自己确实很普通,感觉没什么可晒给别人看的。有时隔很久了,发一条链接,朋友都会@我说,以为你关闭朋友圈了。
③
读了奥斯汀.克莱恩的这本《人人都在晒,凭什么你出彩》,重新让我对朋友圈这一社交神器,有了新的认识和看法。
这本书教会了我们,怎样刷出高质量的朋友圈。
首先是晒什么?
晒工作,晒收获、晒创意。
晒晒你的工作,你正在从事的事情,你的作品或者你创作的过程,这些有价值的内容。可以让别人更深刻的认识你,从而增加主动链接机会。
其次是怎么晒?
作者通过三个内容,给你讲述怎么晒,分别是:说好听的故事;分享你的技能;晒一点点;
001说好听的故事
还记得小时候为了让我们懂得分享的道理,父母给我们讲了《孔融让梨》的故事,我们在听故事的同时,也把道理深深的记在心里。
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与其讲一番干巴巴的大道理,不如讲一个好听的故事,更能吸引人。
我的朋友圈中有一个导游,每次看他的朋友圈,不但能欣赏到美丽的风景,还能看到他在途中遇到的那些点滴趣事,很是生动,让人感觉他是一个很有生活情趣的人。
002分享你的技能
一提到技能,总让人产生一种高大上的感觉。
其实并非如此。只要是你擅长的,能给他人提供帮助,有价值的,都可以分享给他人。
比如我们小灶群的芬芬,在频繁出差,工作忙碌的情况下,100天读完了33本书,并为我们分享了她的读书清单。
其他灶友们见证了她的努力和进步,并根据她提供的读书清单,选择适合自己的图书,也纷纷开启了自己的33天读100本书的计划。
芬芬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也获得了灶友的赞许和关注,使她在400多人的小灶群中脱颖而出。
003晒一点点
这个一点点有两层含义,
一是:发朋友圈的间隔时间不要太长,刷出存在感;
二是:发的内容尽量简练,有概括力。
大多数人对太长的内容,都会失去耐心,短小精炼的内容,更能吸引人;同时,节约他人的时间,也是对他人尊重的一种表现。
④
看完这本书,更坚定了自己坚持写作的决心,不断加强语言的概括力。同时让我认识到:朋友圈是把自己展示给别人的一个很好的窗口,我也要重新打造我的朋友圈。
比如看到一部好的电影,试着把这部电影为什么吸引自己的理由和心得记录下来,并分享和推荐给朋友们。
⑤
想打造出一个高质量的朋友圈,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需要我们好好的经营自己。
持续不断的学习,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打造出一张有独特个人魅力的个人名片,从而实现与他人的有效链接,才能从众多的普通人中脱颖而出,把生活过成自己想要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