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丰巢货柜开始收取过期使用费,限时保管变过期收费5毛钱,封顶3元,引发了大规模的讨论。我们来看一下这件事件的本质是什么。
一、首先来看一下丰巢智能货柜的商业模式。
第一,它的用户是谁,客户是谁?
丰巢在物流的环节中,是在用户和快递员之间,增加了一层缓冲,提供了一个双向服务,一端服务对接快递员,一端服务对接终端消费者。
对于部分消费者而言,智能货柜是增加了取货成本的,未经消费者同意且在快递费用没有下降的情况下,增加取货成本会导致体验下降,而引发用户反弹。更别说还要向这类用户收费,那相当于霸王条款,用户必然会反应较为激烈。这类消费者可以叫A类消费者
对于另外一部分消费者而言,如担心隐私问题或临时不在家中,需要地方存放快递,这是提供了有价值的服务的。我个人就常常让快递放在家门口的报亭,并支付1元每件的保管费用。这类消费者可以叫B类消费者。
而对于快递员来说,使用智能货柜,能极大的提升送货的周转效率,从而提升其收入,所以甚至愿意付费使用。
所以与智能货柜相关的用户有两方三类用户:两类终端消费者、以及快递员。而其中愿意买单的为B类消费者及快递员,其中最重要的是快递员。
第二,丰巢是否提供了有价值的服务,还是仅仅只是收智商税?
如上文所述,对于不愿泄露自己地址的用户,临时不在家的用户,以及快递员,丰巢是提供了对用户有价值的服务的,价格合理的情况下,收费模式也是可以走通的。
但是目前的问题集中在,现在快递员为了提升单量,而单方面决定将快递投递进丰巢,给不愿意使用智能货柜的用户A类消费者带来困扰和损失。
这个问题产品上解决的办法很简单,就是消费者网购的时候默认选项是送货上门,但是可以勾选存放智能货柜或快递员送货时可以咨询一下消费者是否存放。
这个解决方案的问题在于,在目前物流链条当中,对于丰巢来说,存放量越大,商业利益越大,它并没有动力去推动该环节的改进和优化。
快递员咨询环节或者网购默认勾选的环节,是需要快递公司或者是淘宝、京东之类的电商网站需要优化和改进的。但正常情况下他们也不会改进,因为没有利益相关。
第三,丰巢的替代品是什么,其成本是更高还是更低?
在没有丰巢之前,有类似需求的快递员或者是消费者,会使用自取的快递驿站、门口报亭或小卖店。这类小站因为人员运营成本,或单量,其成本通常会远高于无人值守的智能货柜,因而收费一定更高,所以本质上来说,丰巢的模式是以更低的成本去替代驿站或报亭代收点这样的服务。
第四,智能货柜在物流环节是增加了成本还是降低了成本?
那么,丰巢是增加消费者在物流上的花费还是降低了花费呢?
假设A类消费者不参与的情况,仅针对B类消费者的快递单件,也会因为提高了快递员的周转效率,而使快递员的利用率变得更高,使用送货的平均成本下降。
第五,如果智能货柜不向B类消费者收费,那么会发生什么,收费又会发生什么?
智能货柜向A类消费者收费当然是不合理的,只是推动相关环节改进需要一定的契机,例如这次大讨论。但是如果向B类消费者收费那是否合乎情理呢?
做为临时存放点,其确实提供了有价值的服务,而且投入的建设成本与运营成本虽相较于纯人工的驿站要低得多,但成本仍然不小,长期提供免费服务显然是不合理的。
我们来看丰巢收费服务的项目,超时收费,不超时仍然免费。只要并不针对消费者A收费,这约束的是消费者B的行为,可以通过超时收费而加大货柜的流转率,减少因为免费服务而带来的浪费与损耗,从而提升货柜的利用率。
二、其次,为何丰巢收费会引发巨大的争议呢?
丰巢会员本质上并没有什么违规违法,它入驻小区是需要向物业租地的,并不算是占用公共资源。提供的也是有价值的服务,收费也无可厚非。充其量不经用户同意就将快递放进收费服务的货柜当中属于违法操作,但这也可推锅给快递员。
之所以能产生这么大的影响,一方面是多方博弈牵扯到许多人的利益,一方面是免费转付费的模式,本身确实是会带来用户体验的下降,而且用户越忠诚,这个体验的下降带来的用户反弹也就越大。
关于多方博弈,半佛仙人有一篇文章,虽然有些阴谋论的味道,但是其中对于丰巢和小区物业以及四通一达、菜鸟的竞合关系写得非常精彩,可以算做一种新的视角。
这次事件引发了大规模的讨论,总体来说是件好事,一方面给唤醒了消费者的维权意识,另一方面也进一步算是又一次媒体监管的演练。平台都是逐利的,本身并没有承担社会责任的诉求,在计算得失之后,总有一定概率是损害消费者利益或损害消费体验之下依然盈利的可能,那么平台是极有可能选择合法甚到不合法的伤害消费者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