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典句出自北宋诗人范仲淹所作的《八月十四夜月》:
花未全开月未圆,看花待月思依然。
明知花月无情物,若使多情更可怜。
译文:
花朵尚未完全绽放,明月还未圆满无缺,凝望待放之花,等候将圆之月,心中期盼依然如初。明明知晓花开花谢、月盈月亏皆是自然无情之理,若偏要以多情之心追逐圆满,只会徒增伤感。
赏析:
范仲淹在诗中以“花未全开月未圆”的意象,暗喻人生或政治的圆满状态并非最佳境界,而应保持谦逊、持续奋斗的姿态。这与禅宗推崇的“花未全开月未圆”境界相通,强调事物在未达到极致时保留一份期待与谦卑。
曾国藩在《曾国藩家书》中也提出“求阙”思想,与“花未全开月未圆”的内涵一致,均反对过度追求圆满,主张在缺憾中保持进取。
“花未全开月未圆,看花候月思依然”,前句描绘花朵半绽、月色未满的朦胧景象,呈现出一种不完美却独特的景致;后句写诗人赏花待月,思绪萦绕,将观景时的悠然心境与绵长思绪娓娓道来,展现出对自然景致的沉醉与思索。
“明知花月无情物,若使多情更可怜”,前句直白点出花月本无情感,是冰冷的自然存在;后句笔锋一转,设想花月若有情,会更加惹人怜爱,以假设之语,巧妙传递出对花月的喜爱,也暗含对世事的哲思与怅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