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经常接到由老师推荐来的心理咨询个案。
对于老师的推荐,家长们有不同的反应:
有的家长非常不淡定,觉得自己的孩子一切正常,不需要做心理咨询,感觉这个行为是在给孩子贴标签。
有的家长一听说,需要给孩子进行心理咨询,就立即求助,而且希望多多益善,给予孩子更多的机会,巴不得占用更多的资源。
也有的家长,紧张了一下,发现心理咨询不像自己想得那样,于是萌生退意。
当然,还有其他各种情况......
每个家长作出这样那样决定的背后,都有一个自己感觉很好的动机,一切为了孩子好。
那么,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孩子,我们该如何判断自己是否需要心理咨询?今天,就专门来针对这个问题进行科普一下。
第一条原则是:谁痛苦,谁求助。
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在一个家庭里,妈妈整天唠叨,孩子感到不胜其烦。于是孩子受不了了:“妈妈,你应该去做心理咨询。”而妈妈对此置之不理。
在这种情况下,相比起妈妈,孩子是关系中更痛苦的一方来求助,改变的动力其实是更强的,心理咨询的效果也就会更明显。
也许有人会说,那孩子建议妈妈去做心理咨询也是一种应对方式,为什么就没有效果呢?
原因很简单,妈妈没有痛苦到要去做心理咨询的地步,这种方式或许不是她最需要的。妈妈虽然天天唠叨,但一个行为模式天天做,背后一定有其获益的部分。
反过来也是一样,也有一些家长,不能接受孩子的各种表现,从而焦虑痛苦,认为问题出在孩子身上,建议孩子去做心理咨询,而孩子却不这么认为。这样的咨询也很难有效果。
所以,劝说他人去做心理咨询往往作用不大。
➡️ 由此,大家要明白,心理咨询的动力需要从一个人的内心出发:谁痛苦,谁求助,谁改变。
第二条原则:
痛苦是种内心体验,外在很难衡量。
我们到底痛苦到哪种程度?是还能忍受,还是不能忍受?是必须求助于外界还是可以自己消化?这个问题只有自己最清楚。
心理咨询的过程很看重一个人内心的体验,在判断自己是否需要做心理咨询这件事情上也是如此。
痛苦的感觉是你在经历着、体验着,所以也就只有你自己最清楚它现在处在哪种程度上。
有些家长喜欢站在自己的角度上揣度孩子:不就那点事嘛,至于吗?往往令孩子感觉到不被理解,不被尊重,慢慢关上心门,与父母关系越来越疏远。
有的人很相信“科学”,很愿意诉诸于各种各样的量表,看一下自己的抑郁指数、焦虑指数等。但这些都只是辅助我们进行自我探索的工具。最终的判断,以及做出决定是否求助于心理咨询,还是要依据自己内心的体验。
那么,如何判断内心的痛苦体验是否到了要寻求专业帮助的程度呢?
我们每个人对于痛苦的耐受都是不一样的。可以试着给自己体验的痛苦程度进行排序。
例如:想一想你所经历的事情当中最痛苦的那件,体验它带给你的感受,然后给这种感受打一个分数:10分。再想一件不怎么痛苦的事件,也去体验它带给你的感受,可能是3分,也可能是2分。依据这两个分数,我们目前体验到的痛苦程度,就比较好判断了。
不建议大家到了10分的痛苦程度再求助于心理咨询,因为到这时,我们已经经历了太多的损耗,再爬出来很费劲,相比之下,6分可能就已经是需要寻求心理咨询帮助的程度了。
第三条原则:
主动求助意味着主动改变。
这一条原则谈的是心理咨询中的动机问题。心理学中,动机特指激发和维持个体的行动,并将使行动导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内部驱动力。
这部分有点专业,下面尽可能通俗一点给大家解释,如果有疑问,稍后可以群内发问[抱拳]
动机在咨询中的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激发功能,这就是之前提到的“谁痛苦,谁求助”。痛苦会激发一个人向外寻求帮助。而寻求帮助只是改变的第一步,心理咨询要想有好的效果,我们也要在这之后做许多努力。 就涉及到动机的第二个作用:维持和调节功能。心理咨询说到底还是需要来访者做出改变的。
改变如何发生?动机越强烈,改变的可能性越大这其中,来访者的主动性是很重要的。
在医学领域有一句话叫“医不叩门”,意思是说医生不会主动去敲开病人家的房门说:“来,我给你治病吧。”因为这样很容易激起病人的防御心理,病人很可能会说:“我好好的,治什么病!”
相似的场景也经常发生在劝别人去做心理咨询的情况里。
一些人入门心理咨询之后,会去建议周围的朋友遇到心理困扰就去看心理咨询,觉得心理咨询一定能够帮到他们。从普及角度,这是好事情,心理咨询或许真的有帮助,
但前提是这位朋友有动机去主动求助。这样,在后续咨询工作中,来访者和咨询师建立起的工作联盟才够牢固,来访者才能够真正从心理咨询中获益。
[吃瓜]从这个意义上说,心理咨询师是咨访关系中相对被动的那一方。
这种被动体现在,我们需要有足够的耐心,等待来访者做好准备迈出第一步,做好准备做出内心的改变。
所以,如果你想从心理咨询中受益,就要先问问自己:我真的做好准备了吗?[爱心]
当你做好这样的准备时,也就到了心理咨询发生的“时机”。一个恰当而健康的咨访关系,才能建立,本质问题才有机会得到解决。[抱拳]
本次有关心理咨询的科普分享到此结束,我是心理学分享导师谭春华,慧生智,心生爱,慧心心理用心理学创造幸福![咖啡][玫瑰][爱心]
(内容来自于网络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