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市场一直存在一个声音,那就是蓝筹股需要中场休息了,现在是小盘股的天下,其实这句话讲出来的时候,很多人都觉得会认同,甚至盘面的走势好像也是这样子。
不可否认的是去年的蓝筹股涨幅相对是比较大的,而形成猛烈对比的就是创业板跌幅也是蛮大的。
从2016年11月开始,A股的风格出现了巨大的改变,其最关键的就是以上证50指数为首的权重股出现了大幅度的上涨,而同期创业板指数却出现了背道而驰的走势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从2016年11月开始两个指数出现了明显的分歧之后,就出现了两个完全不一样的走势。
而这个走势的背后,最基本的原因就是大蓝筹的业绩稳定性长期的受到了市场的验证,比如说银行保险白酒这些之前非常牛的板块,其业绩的稳定性完全经受住市场的考验,而另外一边的创业板因为商誉地雷以及业绩不稳定还有创新性不足等问题,导致了市场开始出现了明显的避险情绪。
而这个分歧从今年2月14日之后出现了明显的再度分歧了,也就是说,从2月14日至今,创业板的强势明显超过了主板,甚至一度出现了明显背离走势,也就是说出现了创业板涨上证50跌的走势,这个走势的背后,恰好是提出独角兽概念而激活的市场中一些市值较大的创业板个股以及一些题材的热点。
可以说,市场中现在还是存量博弈的阶段,说白点就是A股好比是一个大池子,而这个大池子里分为不同的格子,比如说上证50格子,中小板格子,创业板格子。而资金的流动好比是一个瓢在不断的舀水,之前是上证50格子里的水都快满了,创业板里的水都快干了,所以会出现有些水被舀到创业板里面,但是池子里的水总数是不变的,所以一个格子的水涨了,一定是另一个格子的水变浅了,这是不变的真理。
所以,目前市场认为说创业板进入主流,权重蓝筹中场休息,更多的就是描述这种资金流动的特征。
但是,个人认为这是一个短暂的行为,并不会成为一个趋势性行为,因为现在蓝筹中,很多市盈率只有几倍,甚至十几倍,利润非常的突出,比如说宇宙第一行,今天就发布了业绩,2万亿的市值,2800亿的利润,不足7.5倍的市盈率,市净率 也仅仅只有不到1.1倍,这意味着这股票就算拿着不动,7.5年以后,其利润累积达到了现在股价的地步了。
所以,这就是蓝筹的尊严以及蓝筹的表现,到现在7.5倍的工商银行不该涨,而跌了一年的却还在30倍以上的创业板就该涨了?
这个从道理上来说是讲不通的。
而我一直去关注绩优股,去关注蓝筹股,最简单的逻辑就是这些股票从本身的运营上不存在硬伤,所谓的硬伤就是业绩下滑或者是行业周期见顶是可以通过基本面的研究看得到的。
但是对于创业板很多股票,并不是这样子,好的行业景气度也有公司能够亏得连老妈都不认识。
我觉得像工商银行,以及一种市净率低于1倍的,市盈率低于7倍的银行股。都是被低估的很明显,这些股票在这个价位怎么买都是对的。
像中国石化,这样的股票,分红率达到了6%以上的,利润好几百亿,且我们知道这些还是刚需。光股息就已经超过了银行理财的收益率了,企业经营也没有问题,产品还是刚需必需品,那么中长期来看,难道不是应该配置的品种吗?
其实好企业还是很多的,只是说,大家都在内心希望赚快钱而已!
其实并没有什么风格转化,而是现在的股民,赚快钱的心思没死而已。不管曾经在这些短线中亏了多少,只要看到这种波动就会忘记痛苦参与其中,这是人性!
我自己继续持有铜和铝!就这么简单!更加成熟的面对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