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素教育咨询 源素教育 今天
教育从看见生命开始
年节的气氛慢慢过去了,但是电影的热潮有增无减,不管看过或是没看过这部电影的人,都从热搜上或朋友圈看到关于影片的评论,这些句子直击人心灵深处:
·“自我有记忆起,妈妈就是中年妇女的样子。所以我总忘记,妈妈曾经也是个花季少女。”
“傻孩子,你说啥呢,你要见过妈妈花季的样子,不是你妈早孕,不然你就不是妈亲生的”
·“如果,我妈当年不生我,会比现在过得幸福吧。”
“你妈不生你怎么知道过得幸福不幸福”
·“当您一回女儿,连让你高兴一次也没做到。”
父母往往忽略了孩子的爱,只看到了自己的爱,成年人的人生目标有多少都是在补偿着这种被忽略的爱,被这种内疚折磨着,经常看到“可怜天下父母心”,谁又在意“可怜天下儿女心”呢?不让孩子纠缠在与父母的情感纠葛里,才能放飞孩子的心灵,奔向自由。
1. 如果有下辈子我一定好好爱你
这部电影让我影响最深刻的是贾玲穿越回1981年,替李焕英抢电视、斗闺蜜、打排球、追官二代她自认为重要的时刻,而且被自己深深地感动。直到他通过烂裤子那个动物形状的补丁,喊出“可是妈妈还不会缝啊”她突然意识到是妈妈比她还早穿越回来配合她一起完成了这些事,整个的故事不是女儿完成了妈妈的愿望,而是妈妈为女儿完成了她的愿望。
当贾玲穿越回去以后,她以为妈妈要的是一个去美国留学、当导演、月薪八万的人,但是妈妈对她的期待只是“我女儿我只要她健康快乐”。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还是拿着小时候的印象在理解着父母的爱,总觉得父母都是在逼迫自己、不尊重自己,只有等到我们做了父母才真的理解了父母的爱。
父母始终是父母。改变的,是我们自己的心态和处境。
那些强迫的背后有着深深的爱,只是那个时候的我们还看不懂,甚至成年以后也只能看见自己幼稚的伤痛,看不见爸爸妈妈的心。爸爸妈妈也是第一次做爸爸妈妈,甚至有一些爸爸妈妈自己还不能照顾好自己的内心;他们也不懂怎么才能做得好,只是凭着自己浓烈的爱去做、去努力、甚至不惜自己的生命和自己向往的人生。
2. 让孩子觉得我可以
每个孩子都会犯错,犯错了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把孩子当成情绪垃圾桶,给孩子留下了“我不行”的心理阴影。
李焕英面对孩子的错误,她没有生气,而是很温柔地对待孩子,让孩子感到“我能行”。
当贾玲把大便拉在裤子里的时候,李焕英笑着说:“你怎么总拉裤裤呢?说明你比一起上幼儿园的哥哥姐姐小,你小还能和他们一个班,我女儿肯定特别聪明。”
当妈妈觉得世界上最好的孩子就是自己孩子的时候-----妈妈就有了母爱的智慧。从拉裤子这件事说到年龄小,又升华到孩子聪明,让孩子确信自己值得被爱。
贾玲没考上好大学,还用假的录取通知书骗妈妈,妈妈知道真相后,妈妈没有数落她,却鼓励她。贾玲承诺“我以后肯定会有出息”。
妈妈肯定地说“那肯定的”,听得贾玲心里美滋滋的。
这种对一个新生命欣赏式的养育,成了一种正向的引领,贾玲真的有了出息。
3. 用爱滋养心灵
这部电影让很多妈妈重新反思自己的养育方式,除了更多思考父母自己的意愿之外,还能关注到一个生命的成长,生命成长离不开成年人的爱和欣赏,这是孩子在未来的人生中即使遭遇黑暗心灵里也有一丝光明,让他有冲破黑暗奔向光明的力量。
父母是小人物,特别是做父母的时候。在孩子受伤的时候他们可以撒泼、耍赖、不讲理不惜破坏自己的形象也要保护自己的孩子。
父母是伟大的,就是这样艰难也要培养英雄、栋梁、人才。。。。。。只因为这一世你选择了她(他)。
愿我们都做一个懂事的孩子、让孩子活出自我的好父母!
愿所有的父母,都有能力爱好自己,不把自己的幸福和未来捆绑在孩子身上!
愿每个人都能找到爱去滋养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