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万小时定律”是《异类》的作者拉威德威提出来一个观念,说的是要做好一件事情至少需要花10000小时。不管是产品也好,技能也好,要做好,这是最基本的保障。那我的一万小时花在哪里呢?
001我的困惑
从财务专业毕业出来就从事财务工作的我,现在只能做到独立处理一个小公司的全套账务,却一直无法突破管理这个瓶颈,做到公司主管的职位。这种情况在三年前出现了,现在感觉更加焦虑了。因为一直都在从事自己已经熟悉的事情上,属于低水平的重复了,自然也就没多大长进了。
002分析,我的一万小时究竟花在了哪里
现状,是由于过去的积累造成的。对现状不满足,那说明,过去的积累不够。
想想我过去花在财务工作上的时间,按7年来算,每年工作至少2100小时,早已经超过10000小时了。目前取得的职称,会计师。那为什么没有达到专精的水平呢?
问题1.简单重复的工作
在从事这个行业前三四年,就已经熟练的掌握了基本的职能,而后的三年就一直停留在这水平上了,没有实质性的突破。一直呆在自己的舒适区做着熟悉的事情。
问题2:困于现状,不懂反思
工作仅限于自己的职责范围内,思维也被限制了。因此,在工作中遇到一些难的事情就交给上级处理了,这无形中失去了锻炼的机会。
不会做,有难度,就不去做了么?常见的借口是,我拿多少工资做多少事情,对得起这份工资就行了。于是,就真的只有这份工资的水准了。真正需要做的是遇到不懂的就去学,遇到解决不了的,跟人沟通交流,找到解决之道,再不然就是学习别人的经验,看别人怎么做事的,下次自己就有经验了。
主动行动,站在管理者的角度来反思自己做事。
003如何突破困境
我在读吴军老师的文章中,学到了三个方法。
1.愿景—目标——道路。
2.反思,也就是换位思考。
3.凡事做记录。
目前的我的愿景是在一个专业领域做到精专。目标是做到管理层,领导一个财务部门运作。道路也就是可操作的步骤,先找这个领域的行家咨询,去在行找人,知乎上找课程。还可以找这个专业的书籍看,去寻找答案。然后结合自身的情况,做出可执行的方案。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时常反思自己做的事情,与人相处时,多去换位思考,特别遇矛盾冲突时。不要一开始就关闭了交流的窗口,认为他们都是错的,自己是对的,而要多去想个中缘由,试着去理解对方。
再有就是在工作中遇到难题时,养成记录的习惯。当下次再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就很容易处理了,但只靠自己的记忆力,估计再遇到问题时,还得重头再来过,毕竟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在动手记录的过程,又思考了一遍,对自己的思路重新梳理了,这样进步会更快。
注意力在哪里,产出就在哪里。未来的10000小时,花在哪里,决定未来的生活。
总结:
遇到问题,不要回避。
向高人请教,从书中找答案。
坚定目标,10000小时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