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返程,班车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堵车,大家都在问,在查,在导,想知道前面是不是有事故什么的影响了进程,无果,后来不知谁提了一句,应该是过节影响的吧,然后大家才恍然大悟,是过情人节的节奏,到晚六七点时,已经到了最高潮的时间段,繁华地段堵车是必然的。
遥想当年,可以用来纪念的日子,不外乎双方的生日,结婚纪念日之类的,根本没有什么情人节,520,七夕这些花哨的日子,应该也是赶上末班车了,既然赶上了,也俗套地应了景,入乡随俗了。
这不,也赶了节日,节前给老伴入了小礼物,节日前就到了,而这日也收到红包的奖励,也承接了这趟节日的仪式感,至于蜂拥而至的其他方式,就不追捧了,实在是老了,赶不上年轻人的套了,就象今天这行情,这拥堵,是精力体力都不能及。
关于瓦伦情人节,其实一直在西方很盛行,据说源于公元300年的一名基督教牧师瓦伦泰,因宣传自己的教义,被信奉罗马诸神的罗马皇帝投入监狱,并于二月十四日斩首,临刑前一晚,给起曾经治愈眼疾的狱官之女书写诀别信,署名"你的瓦伦泰",人们为了纪念这个日子,将这天叫瓦伦节,后来人们将这天叫情人节,如今已经成为全世界著名的浪漫节日,但是不同国家的人们表达爱意的方式却各不相同。
而瓦伦节的记忆,还有上英文课时学习的一篇文章,大致意思是小女孩虽然生长在贫民家庭,但父母对她的爱却一点儿也不少,尤其是父亲,每到情人节的时候,父亲总会别出心裁地送她一件礼物,有时是一串项链,有时是一个发卡,也有时是一件好看的公主裙或一本心仪的书,这些东西有的很轻薄,但在那些年少荒芜的日子里,却让小女孩子获得了无尽的快乐。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来自父亲的礼物远远满足不了小女孩的心,她更希望来自其它异性带来的新奇体验,还有由他们带来的礼物,于是就在这样心理变化的状态下,没有认真回得父亲的礼物卡片,甚至没有认真打开看父亲给的礼物,之后父亲生病去世,在整理遗物时,看到了父亲的日记,也了解到了在节日时父亲没有收到礼物反馈后的伤心和难过,认为自己给孩子给得太少,然后也带着遗憾离世。
记得当时,老师在台上声情并貌讲述时,尤其到最后讲到父亲心理变化时,禁不住落泪。
那个故事就在心理珍藏了很多年,不是故事本身有多么精彩,也不是多么有教育意义,就是那种父亲与女儿,还有女儿与父亲之间互动的心理变化,让我懂得了爱,其实不论大小,也不论厚薄,而是流动时所赋予的温情和感动。
也因为这个故事的辐射,在后来的交友与交心中,总能以一种平和,还有真诚的心去对待,无论能不能得到回报。
说完故事后,再回到情人节这个点上,其实昨天的节日是收了红包后,自己在家过的,老伴儿和儿子因为有事应酬,一起在外面吃得饭,在之前两人还在闹矛盾,但为了共同的事业,为了能尽快将事谈成,他俩和解而且并肩作战了。
在这个点上,我很高兴,他们是除父母血缘关系之外最亲的人,希望他们努力,阳光,更懂得相互尊重和理解,所以尽管未能陪我,心里也是由衷地高兴,成长的重要性,也在些体现出来了。
还有一点要提得是,买得小礼物,在老伴儿那儿转了一圈,又到了儿子的手中,有些计较了,但转念一想,是不是来年得备两份了?
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