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本日本作者写的书《神奇手账》。坦白讲,是被“手账”两个字吸引的。很早就听说过这个词,也在网上看到别人画的各种手账,确实很漂亮,所以,就想读来看看,到底有何神奇之处。
很快看完了,略感......失望。并不是因为内容不好,更多的是因为我自己并不是一个很讲究,很文艺的青年人(虽然快奔4了)。而作者介绍的种种方法,对我而言,太过“讲究”,我还是喜欢简单粗暴。
作者介绍了很多方法,我想抛开这些,分享下我是怎么做的,鉴于我是做人才发展和培训工作,所以分享的内容未必完全适合每一个人,大家就各自拍砖拿捏呗。
我现在日常工作中使用的辅助工具——“1+1+1+1”
第一个“1”:一本A4大小的笔记本,专门用来记录每个培训项目。
1. 两页作为一页,单独记录一个主题内容,正因为如此,我并没有横向记录内容,因为记录的空间足够
2. 预留不同项目可能需要记录的页数,用小的透明标签写下项目的名称,并黏在页面的最右边,露出一些关键字,方便立即翻阅查找
3. 配合使用便签纸。3M公司的这个发明真是创举,我会将一些临时想到的关于这个项目的点子直接写在便签纸上,然后黏在该项目页内,如果直接写在笔记上,有可能会因为想法不成熟而未必会被采纳,但会占用页面空间。相反,如果便签纸上的点子被采纳了,就可以写在页面上并将想法补充完整
4. 在笔记本的首页写一个索引目录,写上项目的名字和对应的页数,方便翻阅查询
5. 三色笔记录,“黑色”记录关于项目的内容,“蓝色”记录关于项目的创意或想法,项目结束后用“红色”记录复盘的内容
第二个“1”:一本A5大小的笔记本,随时记录琐事和任务。
1. 随身携带,尤其是出差的时候
2. 在做会议纪要的时候,会将笔记本横向摆放并记录,并且两页并作一页使用
3. 将“大页”一分为三,最左边记录会议内容(原始记录),中间记录我认为可取之处或关键点,甚至包括老板的总结和点评,最右边记录我的“行动”,如果这个行动关于某个培训项目的内容,我会补充到A4笔记本上,如果是关于待办事项,我会用到下一个“1”
第三个“1”:周计划表/月行事历:规划工作待办事项
1. 由于工作的关系,每年都会提前做年度培训计划,所以,一旦有大致的项目周期,优先会先填入月行事历上(Excel表格)
2. 不同颜色的区分:我会用不同的颜色来待办月行事历上不同的含义,比如,黑色代表内部培训,蓝色代表会议,绿色代表外出等,或者我会将不同的培训项目也用不同的颜色进行区分,当然颜色不建议过多,否则整个行事历太花,反而容易扰乱视觉
3. 周计划表也同样如此,我没有直接写在笔记本,而是使用背后有粘性的“Weekly Plan”便签纸(某宝有卖),周计划完成后我会直接黏在A5笔记本,并且每项做完后都会“√”,这样不会破坏原先A5笔记本的内容,而且随时可以撕下来
第四个“1”:日程表软件版:助力重要工作与私事
我之前用过好几个日程管理的软件,尤其是在研究GTD的时候,也用过doit.im,但我好像更倾向于使用“奇妙清单”(说不出原因)。“奇妙清单”上我只会添加一些重要工作事项的时间,尤其是培训时间,其余的我只添加跟个人生活或私事相关的事项,因为方便查询和添加任务。
其实,手账在日本使用是非常普遍的,几乎人手一本,我们看到很多日剧都会有手账的出现。目前在国内也有专门的粉丝群研究和晒各种手账,确实漂亮。但是,我好像缺少那么一点文艺和小资气息,所以,我还是分享我的傻瓜式手账吧。
我是Ricky,一位扎根于学习、培训与人才发展领域的“三栖”奶爸。Ricky@知乎,公众号“正经胡说Ricky”,微博@培训力行者Ricky。用胡说的方式讲正经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