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溪县尚卿乡翰苑村,矗立着一座古色古香的亭子”,这是当地政府为纪念已故侨亲李石岩先生修建的亭子—石岩亭。亭子石柱上镌刻着冠“石士千秋留圣德,岩亭万代志丰功”的冠头联,籍此表达父老乡亲对李石岩怀德于心,践行于爱,情系桑梓,爱国爱乡的无限敬仰,激励千万后人缅怀他,效仿他。
民国11年(1922年),李石岩先生出生在尚卿乡翰苑村一个农家。自幼家贫的他,随父母漂泊南洋谋生。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李石岩的南洋生活充满了艰辛,经历了幼年丧父,少年失学的痛苦,但他矢志创业,辛勤耕耘,终于成在商业领域成就了自己的事业。
富裕了的他没有忘记祖囯,1986年,李先生回国谒祖省亲。想到自己因为家贫被迫辍学,李先生决定尽自己的力量来支持家乡教育事业,因为富国强民,必须首先办好教育,培养人才。
当地村民李万发告诉我,“我记得很清楚,他第一次回来的时候,一进我家门,先是在屋里转了转,茶也没喝一杯,非要我带他去村里的学校看看,他的心里只装着家乡的教育。”
李先生关心家乡教育,先后耗资25万元修缮翰苑小学;捐50万元,设立“石岩教育基金会”,石岩基金会自成立以来,影响广泛,翰苑村人才辈出。共培养研究生2人,本科生36人,大专生85人。
“不建庙堂建学堂”,李先生这一高尚风范故事,也在安溪传为美谈。
李万发对我说:“有一次,村里老人动员他捐资修寺庙,由于我跟他关系比较亲,大家叫我动员他,可是他不肯,他说应该把钱用在教育这种更有意义的事情上,而不是用来修庙堂。”
在家乡建设上舍得投入,倾情捐罄积累,晚年甚至变卖别墅,1986年至1996年10年间,先后捐资260多万元。可生活中的李先生克勤克俭,粗茶淡饭,不喜排场,赢得了父老乡亲交口称赞!
1993年秋,70多岁高龄的李先生只身再次返乡,他从厦门乘车到安溪县城,又从县城搭往长坑的汽车在湖头下车,再从湖头花30元雇了一辆“三脚虎”(后三轮柴油机),沿着公路颠簸到了尚卿老家。看到李先生满脸灰尘,当地父母官心疼不已,抱怨他不让我们去迎接,李先生却豪爽地笑了,“坐‘三脚虎’很合算,不必浪费你们派专车”。
1996年,反映李石岩先生崇高风范的电视专题片《热血丰碑》在茶乡播放,产生巨大反响,李先生被誉为“安溪的陈嘉庚”。受先生影响,侨亲频兴义举,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先后捐资1000多万元建设校舍16幢,创立教育基金会4个。广大乡亲亦不甘后,位于石岩亭旁的观音潭大桥,由860多位村民参与捐资建设而成。
俯仰无愧天地,忠义谱写春秋。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这就是李石岩,一个送给侨乡丰厚精神财富的爱国华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