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万箭穿心》的我内心可谓是五味杂陈,于我这万千分之一的观众而言,它在快餐式的电影市场中反映着平凡,折射社会老百姓的人生,用走心的剧情诠释成功。
我听过一句话,一个女人的爱情家庭悲剧被最终归结于其自身的性格与选择。李宝莉这一角色说实在的我刚开始真的是恨得牙痒痒的,她为人过于强势不说,还不懂人情世故,凡事爱斤斤计较,情商低下。她看不起来自农村的丈夫马学武,对他是处处压制,逼得丈夫在家里透不过气却不敢反抗,在知道丈夫出轨的秘密后竟报警谎称其进行卖淫活动,使他丢了尊严与地位,迫于生活的种种压力,丈夫最终选择了自杀,遗言中也唯独没有她。
作为女性观众,我不认同李宝莉对家庭及婚姻的经营方式,将近十年她为家付出了自己的青春,对家人却缺少了应有的沟通与体贴,她所认为的对儿子的爱,对儿子来说只有“作业写完了吗”的唠叨,加上她还把儿子当作拴住丈夫的心的铁链,殊不知自己给家人铸造的牢笼已经出现了深深的裂痕。我觉得婚姻有两方面很重要,一个是责任,一个是平等,李宝莉人说不上贤惠,甚至是有几分泼辣,都说家丑不外扬,她却在饭桌上当着外人的面说丈夫犯下的错事,让他抬不起头,可以说她当时的心理是有一点扭曲的。
影片结尾儿子马小宝远远目送自己的母亲离开,那一刻我不知道他是因为母亲满足了“搬离这个家”的无理要求而强压兴奋,还是因为最终没有说出“原谅”二字而倍感无奈。我想起了龙应台在《目送》里说的,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马小宝目送李宝莉离开,看不出别离的伤感,也看不出半点留恋,谁能想象一个刚成年的孩子如此决绝,对母亲没有感恩,只有仇恨。李宝莉的家庭悲剧其实也是当代一些中国家庭的缩影,她扮演着妻子、儿媳、母亲三重角色,最终都因自己的性格走向失败。
万箭穿心,把观众的心也穿了个透,尽管主人公在后期学会了反思,她所展现的坚韧不拔的性格是在社会生存中必不可缺的,也弥补不了残酷现实给人带来的压抑。人们不能亲身尝遍人生的酸甜苦辣,但能通过作品来感受世间的冷暖温情,当我们脱离作品并开始主动思考社会与人生,这部作品就可以说是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