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日更1000字的第 14 篇)
今天在做产品的成本结构推演时,涉及到税收成本的计算,于是调研了下创业公司要涉及的税赋。
总体来说,税赋的种类很多,但创业者只需要理解这其中的3种就行。
0. 为什么有税?
如果把社会的运转体制分层,那应该是三层:
政治 - 经济 - 实业
宏观来说,政治是顶层建筑,经济是政治控制实业的手段,实业是庞大产生价值的行业。
微观来看,政治-经济-实业从上到下,通过货币的发行和流动性。实业-经济-政治从下到上,通过税收。
这样,货币发行、流动和税收,构成了一个闭环。整个社会就在这个经济闭环上构建。
如果没有税收,那政府是无力支撑起这个国家的日常运转的。
1. 营业税
先介绍一个历史概念,营业税。2016年通过「营改增」(营业税改增值税)后,已不再使用。不过,先理解它对后面理解增值税有帮助。
我们这里不讲概念,概念在任何一个搜索引擎里都有。这里我试着用最简单的语言,让即使是完全没概念的创业者也能明白。
2016年以前,国家对企业都征收营业税。营业税就是营业收入的一个百分比,作为税收上缴国家。
营业税额 = 营业收入 x Y % (Y%为营业税比例)
比如,你是一家早餐店,每天可以卖热干面1000碗,一个月就可以卖30,000碗,一碗热干面原料的成本是1.5元钱,售价是4元钱,一个月收入是120,000。
营业税收假设为3%,那么这家早餐店要缴的营业税就为:
120,000 x 3% = 3600元
2. 营业税的bug
一碗热干面的成本结构是:
4元售价的热干面 = 2.5元的加工费(含利润) + 1.5元的原材料费
从数学公式来看,国家对4元售价的热干面征收营业税,相当于对2.5元的加工费(含利润)和1.5元的原材料费,分别征收营业税。
你仔细一想,拍拍脑袋,这账不对啊。
这1.5元的原材料费,是这家早餐店的供应商的营业收入,是当初供应商以1.5元钱的售价卖给了早餐店。
然而,供应商也是一家公司,也是要缴营业税的。所以,这1.5元钱的原材料费,在出供应商仓库时,已经给国家上缴了一次营业税。
1.5元钱的原材料流转到早餐店后,被卖出去时,又被收了一次营业税。
这简直好像是税收体系设计的bug,无疑,增加了产业链中绝大多数企业的成本负担。
好在国家逐渐意识到此类问题,于是,2016年10月1日开始,营改增。
3、营改增
营改增的意思是,营业税改成增值税。
什么叫增值税?就是在企业的生产活动中,因为企业的付出而让商品价值增加的那一部分,就叫增值税。
比如说刚刚那碗热干面,1.5元的原料进货,4元卖出,那么中间的2.5元,就是企业让项目增值的一部分。
增值税,就是收取那中间的2.5元的税负。
4、一般或小规模纳税人
缴纳税款的人叫纳税人,我国有两种纳税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创业公司在注册时可以申请具体哪种。
小规模纳税人实行的是3%的税率,这个税率因为不高,所以执行起来跟营业税类似。
小规模纳税人的增值税 = 营业收入 x 3%
*国家规定,凡在一个季度内营业收入不满9万元的小规模纳税人,可以不用缴税。,只需进行零申报。
一般纳税人的增值税有好几档,从6%到17%,分别对应着不同的行业(这里不再赘述)。
一般纳税人有两个特点:
1、只针对增值的部分进行征收,而不是全部营业收入的百分比。
刚刚热干面的例子,一般纳税人就只征收2.5元的6%。小规模纳税人,就只能收4元的3%。
2、一般纳税人可以进行税费抵扣
刚刚热干面的例子,1.5元的热干面原材料,在供应商的出库环节,已经被征收过一次增值税收了,比如说方便计算的话,是0.5元的增值税。- - 专为供应商的增值税
1.5元热干面原材料,流转到早餐店。早餐店售价是4元的热干面,那么增值税的收取就基于2.5元的增值部分,假设6%计算,是1.5元的增值税。- - 专为早餐店的增值税。
那作为早餐店,实际向国家税务机构缴多少税费呢?
1.5元的增值税 - 0.5元的增值税 = 1元增值税
这就是「税费抵扣」的模式,一般纳税人要向国家缴纳的税费,可以减去前置供应商已缴纳的税赋。
5. 终章
作为创业者,一定要深刻理解财务、会计学。注意不要让自己陷入细节中,细节交给专业人士,创业者自己就多关注自己的生意,就好了。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