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已是深秋,翻出冬天的衣物,交了取暖费,就踏踏实实地准备迎接冬天了。
我小的时候,入冬的准备要繁琐的多。
首先是堵窗户。那时没有什么双层玻璃密封条,都是普通的单层玻璃窗户,年久失修的窗框斑斑驳驳,裂缝很多。
堵窗户是一个大工程,需要全家一起动手。先是拿出一大叠报纸,一半撕成条泡在水里,另一半仔细裁成一拳宽的长条备用。
先把所有的窗户都关紧,再用小刀、薄木片之类的工具把泡了水的报纸条塞进窗框的缝隙里,越满越好,西北风就吹不进来了。然后妈妈用面粉熬一锅浆糊,刷在另一半裁好的纸条上,仔细地贴在窗框的缝隙上。双层防护,心里才踏实。
于是,整个一个冬天,这些窗都是密闭的,要到来年春天才能打开,同时收拾一地的报纸条。现在想想,好像空气流通很不好的样子。
入冬准备的另一个重头戏,是冬储大白菜。
每家都是成百斤的买,从菜场搬回家就是一个大工程。运气好能借个手推车,否则只能用自行车一点一点搬。我家邻居有个宝宝车,老式的竹子做的,搬东西的时候很管用。我印象中的冬天的开场,都是伴随着那辆宝宝车,吱嘎吱嘎地压过满地的落叶、上面满满地堆着大白菜。
刚上小学的时候,学校里还没有装暖气。记得我们一群小孩子,一人一个笸罗,在操场上摇煤球,为入冬做准备。具体怎么摇已经忘掉了,只记得手冻裂了,黑煤粉嵌在口子里,洗也洗不干净。
教室里有个炉子,老师负责生火,学生负责淘炉渣倒炉渣。常常有人带个馒头片红薯土豆什么的放在炉子上,香气扑鼻,课都没心思上。不知道是为什么,老师老喜欢拿一碗醋放在炉子上,弄的满屋子酸味儿,说是能预防感冒。
再有的准备就是衣服了。记得妈妈总是翻出一大堆带着樟脑味道的衣服去太阳下晒,原本硬邦邦的衣服就变得柔软,暖洋洋的带着太阳的味道。那时候比现在冷,要穿棉衣棉裤棉鞋,再戴个棉帽子,都圆滚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