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豆豆的小说《遥远的救世主》和《天幕红尘》,掩卷之后,堕入沉思,不断回想起书中各种人物。怪不得豆豆的书被称为神作,小说表达的深度和广度,远远超越了我们对于一部小说的期待,其中包含的对于人生和哲学的思考和解读,读一遍就能理解估计是有难度的。
这两部小说分别通过对书中人物人生的起落沉浮,爱恨情仇,展开了对两个问题的探讨:自然规律(也就是改编成电视剧后,剧名《天道》的由来)和见路不走,其实核心是一致的,就是常识和实事求是。
这两部小说中,描写了两个高人:丁元英和叶子农。他们的过人之处都在小说的开端就做了交代,丁元英在股市上呼风唤雨,赚得盆满钵满;叶子农利用规则和市场的漏洞,获取金钱如探囊取物。
有过人的能力并不代表他们是高人,高人体现在他们都具有更高的层次。能挣到钱不难,难得的是他们并不以挣钱为目的,挣钱只是生活或者炫技的手段,他们追求的是更高境界的精神生活。
所谓“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这里的万花是指俗世。他们人在俗世,并且对俗世有着极宽广的包容,这让周围的人不自觉地被他们吸引,并且无怨无悔地爱他们。但他们自己因为能看破俗世,因此可以出离世俗。
《遥远的救世主》中,丁元英是一位高人。他成为高人,除了他善于思考,认知能力超越了世俗,因此懂得并看透人性之外,丁元英的认知优势,还在于在德国有着十年的研究德国和欧洲市场的经历。他就像一位穿越者,从成熟的欧洲市场回到新兴经济体,一切事情在他眼中都是洞若观火。
为了报答芮小丹的爱,送给她一份礼物,丁元英设计了一场杀富济贫的游戏。在这个游戏里,只看到利益的,最后成了输家,例如叶晓明、刘冰、林雨峰;能看到机会,并懂得以退为进的,成了弄潮儿,例如韩楚风,肖亚文。
而《天幕红尘》中,叶子农是一位高人。他除了和丁元英有相类似的特质之外,他还有着惨痛的人生经历,这让他迫切地想要透过表象去看到问题的本质。为此,他大量阅读马克思主义书籍,上了两年政法学院,又去读了两年佛学院,这让他对事物的本质有了深刻的认知。
基于20多年的研究,叶子农提出了“见路不走”这样一个理论。但是,只看到了“见路不走”表象的罗家明,最后走到穷途末路自杀了;真正理解了“见路不走”内涵和外延的老九和方迪,让自己的事业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丁元英和叶子农都是高人,无论丁元英的“天道”理论,还是叶子农的“见路不走”理论,我认为体现的都是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所谓高人,不过就是看透了因果具足,顺势而为。
归根结底,其实没有什么高人,也没有什么强者。能把普通的事情做到极致,自然就会走上一条成功之路,做人、做事,概莫能外。大道至简,我想这其实才是作者想要告诉读者的终极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