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读者朋友们大家好。2020年转眼就到了尾声,今年的我们可真被疫情折磨得够呛。好在抗疫表彰大会都已经圆满结束,电影院也陆续开放了,疫情也可以告一段落了,当然国外的朋友除外。害!也没有国外的朋友看这篇文章!
话又说回来,教师节即将到了,不知道现在的小朋友都送老师什么东西,我们当时还是每个人送一朵花,我还傻傻地送了支玫瑰,也不知道当时我的班主任什么心情。
老师收到花随之也会叮嘱你要好好学习,多看书,少玩游戏。不知道你们是否记得每个学期,老师都会要求看一些经典的读物,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这类新课标必读书。
说白了就是"教育部推荐"的青少年读物,在我的学生时代是见怪不怪了。
但在我心目中高大上的“教育部推荐”居然被曝出是假的?这些年难道我们看的都是假书?赶紧回去看看我还留着的教育部统编推荐阅读丛书《呐喊》是真是假。
事情的起因是教育部教材局发布的一则声明,指出:
教育部从未以“教育部推荐”“新课标指定”“统编教材必读书目、推荐书目”“统编教材延伸阅读”以及类似名义出版、推销有关图书。请各地、学校及相关人员提高警惕,谨防上当。
科技日报记者走访、查询多家书店、网络电商平台发现,声明发布后,大量涉事书籍仍在正常销售。针对此种市场现象,教育部在回复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教育部只是推荐作品、作者,不指定出版社。而出版社擅自加注各种教育部推荐字样,涉嫌违反《广告法》,应由出版管理部门进行清理处罚。
这一声明乐了孩子,急了家长。原来教育部只是指定了书目,并不会要求家长去买指定版本的书籍。
书目并不是假的,假的是版本。一些商家为了提高销量,故意印上教育部推荐书目的字样,很多家长为了省事,看到推荐书目就买了。嗅到商机后,商家纷纷效仿,于是有了这一事件。
青少年读物况且如此,更别提我们大孩子看的畅销小说、名著。
很多人往往分辨不出什么是盗版书。其实盗版的定义很简单,是指在未经版权所有人同意的情况下,对其作品、出版物进行复制再分发的行为,以及以此行为制作的侵权产品。
所以一般我们认为的印刷质量好不好、错别字多不多并不是评判是否为盗版书的标准,只和它是不是版权方授权制造出版发行有关。
举个具体的例子来讲,一本非官方渠道发售的《小王子》,即便印刷质量、书本材质、文字清晰度都比原版要好,它也还是盗版书。
正版书也不能保证每本都没有质量问题,但正版书在总的质量概率上是可控的。盗版书因为大多都是以低成本获利为目的,所以在质量上普遍会比正版书差。
正因为是假的才做的不好,而不是因为做的不好才是假的,说的就是这个逻辑。
随着人们正版意识的普及,盗版行业也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那种一眼就能看出盗版的书籍很少了,单从铜版纸材质、装订样式、书签带来看几本看不出两者差别。
那么如何分辨盗版呢?
一、对比尺寸
虽然盗版商家“花了点心思”,从用纸、装帧、设计各方面尽量模仿正版,但毕竟,盗版要能把书做得和正版一模一样,也就无利可图了。尺寸能明显判断是否为盗版书,盗版书一般会比正版书大,且封面不平整,图片有点拉长而且比例也不太协调。
二、对比颜色质感
下面是今年比较畅销的《房思琪的初恋乐园》左侧正版封面颜色比较柔和,右侧盗版色彩较重,质感上,盗版能看出打印纸的粗糙感。
三、对比环衬
拿《百年孤独》来对比,左侧正版第一页是有银黑色环衬页,而右侧盗版只是一张普通的白纸。有无环衬,虽然可以作为鉴别盗版的依据,但并非绝对,有些高仿盗版书也有环衬页,这就需要具体从环衬设计来区分。总而言正版书的环衬摸起来的质感很棒。
四、纸张材质
有些盗版书,在内页用纸方面,为偷工减料,连用纸颜色都和正版不一样。比如下面是一本张爱玲的书,左侧盗版内页纸张颜色过于发白,很扎眼,右侧正版内页纸张颜色偏米色,看着正常舒服。
另外,在印刷文字方面,有些盗版套印、复印会导致图书文字稍有模糊,不像正版书那么干脆利落,清晰爽快,同时,由于缺乏专业的图书编辑审校,也常会出现一些错字漏字现象。
离谱的是有些盗版书给人的感觉比正版书更好。如果是去买那种一大套塑封打包的书,因为不允许拆,所以也不能打开对比,被骗了也无可非议,这正是很多低价书籍批发市场生意火热的原因。
而且如果你是的一次买这本书,也没有对比的机会,即使有顾虑,以为书本来就这样也就无可厚非了。
所以建议大家尽量去正规渠道去买书,或者来我们换享好书平台换书。
有一说一,我们平台模式C2C是优势,用户的初心普遍是真正喜欢书,热爱书的,不参杂任何经济效益在里面(手动夸奖你们)。和喜欢的人换书,和喜欢的书换书,即使书的原价不相等,想换就换,不想换就不换。
但每个平台也是不可避免地会遇到盗版情况,我们也在积极研究如何避免换到盗版,比如完善信誉系统,增加奖惩措施等等。
最后用一句话送给想换书要换书的我们。
一个以书换书的平台,一群支持循环资源的书友,一篇从零开始的故事。加入我们,用一本书换一百本书,交一百位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