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
1,在中小学生的注意发展中,小学低年级学生的不随意注意占主导地位。
2,在注视飞速开过的火车之后,会觉得附近的树木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这是运动后效。
3,以下现象中表明感受性,可以通过练习而提高的是卖糖果的售货员用手抓糖,重量较准确。
4,知觉恒常性受各种因素影响,其中视觉线索有重要作用。
5,闻到苹果香味,看到苹果红色外观,触摸光滑果皮所引起的心理波动是感觉。
6,学生在课堂上为了获得知识而努力的听讲,这时的注意是有意注意。
7,电子广告,摄影技术,放映机利用了(动景运动)似动知觉。
8,在对事物的知觉中,需要有以往经验、知识为基础的理解,以便对知识的对象做出最佳解释。说明知觉这一特性是知觉的理解性。
9,课堂上有的学生会开小差,这属于注意的分散。
10,下列属于陈述性记忆的是,a端午节的日期。
11,中学生的视觉敏感,发展到一生中的最高水平。
12,当一个人的服装和发型改变后,照样能够认出他,这是利用了知觉的整体性。
13,将一根木棒的一节插入水中,看起来木棒弯曲了,这是错觉。
14,浮想联翩,属于无意想象。
15,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绝对感觉阈限。
16,不落俗套和不循常规的思维能力,体现的是思维的独特性。
17,记忆的提取和应用特征是记忆的准备性品质。
18,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注意。
19,当天学习的外语材料为使保持效果最好,第一次复习最好在24小时以内。
20,永久性遗忘是因消退而引起的存储性障碍。
21,全国有些省市中考的文科综合科目,采用开卷形式进行,开卷考试时,学生记忆活动,主要是再认。
22,学生讲课语言生动、形象,简洁,准确,富有吸引力,声音抑扬顿挫,并伴有适当的表情,使学生产生兴趣,易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
23,小刘打算用五天时间完成一项任务,但是领导派来了新任务,小刘又很快把精力投入到新任务上,这说明小刘的注意转移快。
24,在教鸟的概念时,用麻雀、燕子说明“前肢为翼,无齿有喙”是鸟的概念的本质特征,这是适当的运用了正例。
25,当我们看到一个人站在离我们或远或近的地方,个人的大小却是相对不变的,这属于知觉的恒常性。
26,我国古代教育家强调五到,即身到、心到手到、口到、眼到,这体现了运用感知规律巩固知识。
27,当一个人的颜值比较高,他的其他同外表无关的表现也会得到更好的支持,这是造成社会知觉偏差的晕轮效应。
28,人的心理活动能在时间上连续,主要是由于记忆的作用。
29,人在刚从阳光下进入光线比较暗的电影院时,感觉阈限的变化是急速下降。
30,我们正常生活中所说的床沙发属于具体概念和日常概念。
31,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情绪,思想动机的认知,以及对社会关系和对集体组织间关系的认知,称为社会认知。
32,“利用红色可以做什么”属于发散思维训练方法中的形态扩散。
33,气象谚语,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反映了思维的概括性特征。
34,在记忆一串数字的时候,往往容易记住后面的几位数,这种现象叫做近因效应。
35,在一些国际会议上,同声翻译人员使用的记忆,主要是短时记忆。
36,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属于情绪记忆。
37,学生根据爬行动物的关键特征,来判断某些动物是不是爬行动物的过程是辨别。
38,吃糖之后再吃药,就觉得药特别苦,而吃完药再吃糖,就觉得糖特别甜,这种感觉规律是继时对比。
39,让学生实际动手去制作卡片、图片,模型等物品,以培养其创造性的方法,是自我设计训练。
40,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这句话反映的是社会刻板印象。
41,人们在游览万里长城后,在头脑中留下了生动的长城形象,这种记忆是形象记忆。
42,在记忆中,小学生善于具体形象记忆。
43,万绿丛中一点红,容易引起人们的无意注意,这主要是由于刺激物具有对比的特点。
44,注意的稳定性是注意品质的时间特性。
45,当需要不能满足时,人们可以借助想象从心理上得到满足,这体现了想象的替代功能。
46,下列选项中说明了语义记忆和情景记忆的区别是,记住了“孺子”的意思和记得前年校庆晚会上教师合唱的节目。
47,小学生从习作例文到命题作文,这是想象创造性发展的表现。
48,幼儿把香蕉和苹果归为一类,把口琴和球归为一类,这是形成的概念,是抽象概念。
49,儿童刚学写字时,乌和鸟等形近字常混淆,这是由于该时期儿童的观察品质缺乏精确性。
50,小明在学习了哺乳动物都是胎生的,虎是哺乳动物这些概念后,得出虎是胎生的这一判断。小明的这种思维形式是演绎推理。
51,个体借助于语言传递信息的过程是言语。
52,教师提问学生砖头的用途,学生纷纷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建房子的材料、方方正正的物体、用于垫高的工具……这种寻求答案的思维方式是发散思维。
53,初入学的儿童常常是d和b、p和q不分,把9看成6等等,出现这种现象的心理原因是儿童的方位知觉发展不完善。
54,当我们学到了更高级的概念与规律以后,高级概念可以替代低级概念,使低级概念遗忘,从而减轻记忆负担。这种思想和同化说有关。
55,思维的间接性的表述:a对根本不能直接感知的事物加以反映,b在对现实事物认知的基础上,作出某种预见,d对不在眼前,没有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物加以反映。
56,聊天座谈所采用的言语类型是对话言语。
57,难度小的材料适合集中复习,难度大的材料适合分散复习。
58,在思想上把事物的本质属性,特征抽出来,并区别于其他属性特征的思维过程,称作抽象。
59,一切高级心理活动产生的基础是感觉。
60,美妙的琴声很悦耳,像微风拂过脸颊,这属于联觉。
61,一边听音乐,一边学习,这种现象属于注意的分配。
62,李白的名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运用的想象加工策略是夸张。
63,通常认为,太阳从东边升起往西边落下,这属于经验思维。
64,对一本小说的人物形象来说,读者是再造想象,作者是创造想象。
65,脊椎动物的范围包括鸡鸭猪狗虎豹鱼等,这些是脊椎动物这个概念的外延。
66,痛觉属于皮肤感觉。
67,能解释倒摄抑制现象的疑问理论是干扰理论。
68,思路鲜明,条理清楚,反映的是良好思维品质的逻辑性。
69,心理旋转实验表明表象具有可操作性。
70,概念掌握的行为指标是运用概念。
71,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中出现的,飞跃或质变关键年龄是10-11岁。
72,言语理解的最高水平是文本理解。
73,初中阶段的学生在思考分析问题时,容易钻牛角尖,甚至陷入其中难以自拔,这说明初中学生的思维具有片面性。
74,在个体发展的过程中,思维发展的顺序为,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
75,即兴回答能调动学生的直觉思维。
76,古诗句:欢娱嫌夜短,寂寞恨更长。描写的心理现象是时间错觉。
77,学生掌握数的概念时,把数分为实数和虚数,又把实数分为有理数和无理数,有理数又可分为整数小数和分数等,这属于思维的分类过程。
78,野战部队身穿迷彩服以达到与周围背景相混淆的效果,这主要是利用了知觉的选择性。
79,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
80,我们到一个地方去办事,会事先在头脑中想出可能经过的道路,经过分析与比较,最后选择一条短而方便的路,这样的思维是具体形象思维。
81,话到嘴边想说,却忘了要说什么,这属于提取失败。
82,小学生的注意广度存在着性别差异,无论低年级或者高年级女生的注意广度高于男生。
83,收集创造活动所必需的各种信息属于创造性思维过程中的准备期。
84,有预定目的,用专门的方法,实际是有意识记。
85,no zuo no die被收录入英语词典,说明语言具有社会性。
86,学生从各种解题方法中筛选出一种最佳解法,从而得出结论,这属于聚合思维。
87,三年级学生沈叶喜欢早晨和晚上学习需要记忆的知识,他认为早晚的学习效果优于白天,因为白天所受的干扰是双重抑制。
88,盲人可以借助自己的触摸觉来替代自己的视觉,这是感觉的补偿。
89,长时间的集中学习,同一学科或同一类学科。使大脑皮层的同一部位接受同一种刺激,会导致疲劳和厌烦。
90,透过现象看本质,是指思维的深刻性。
91,学生在头脑中确定各种事物之间的异同的思维过程是比较。
92,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现(再认或回忆)三个环节。
93,儿童有意注意的发展,大体经过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通过成人的言语指令而引发的有意注意;第二阶段学生通过自己的出声言语活动,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各种心理活动;第三阶段,通过内化的过程,学生可以用内部言语指令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各种心理活动。
94,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是根据系列学习实验结果得出来的。
95,自问自答或不出声的言语活动是内部言语。
96,法官判案要理性、客观,不能受情绪和个人偏好的影响,这是对其思维批判性的要求。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注意品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注意转移的快慢、难易,主要取决于原来的注意的紧张程度和引起注意转移的新对象的性质。b,先前的注意紧张程度越高,新的注意对象越不符合人的需要和兴趣,注意的转移就越困难。c个体神经过程的灵活性和自我控制能力也影响注意的转移,d注意的稳定性和注意的分配性是衡量儿童注意力品质的两个重要指标。
2,想象与表现的区别在于,a想象是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过程,b,表象是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的再现,c表象并没有创造出新的形象,因此它属于记忆的范畴,d想象是新形象的创造,所以属于思维的范畴.e表象和想象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分属不同的心理范畴,不能等同。
3,影响遗忘的因素有很多,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系列位置效应是指接近开头和末尾的记忆材料的记忆效果,好于中间部分的记忆效果。b,在学习程度相等的情况下,识记材料多以遗忘较快,材料少以往较慢。c,实验证明,低度学习材料易忘记,而过度学习的材料比恰能背诵的材料记忆效果要好一些。d一般情况下,对熟练的动作和形象材料遗忘得慢,而无意材料比有意义材料遗忘要快得多。e长久的识记任务,有利于材料在头脑中保持时间的延长。
4,我们在课堂上通过语言传授,可以学习各种课本知识和常识,并能在以后的生活中加以运用,这种对知识的记忆是a语义记忆,c程序性记忆.d陈述性记忆.e长时记忆。
5,下面选项中属于幻想的有a有个小学生将来想成为科学家,c守株待兔。(解析:幻想是有意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一种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于未来的想象)
6,概念的结构包括:a概念名称,b概念定义,c概念例证,d,概念属性。
7,似动知觉的主要形式有,a自主运动,b诱发运动,c动景运动,d运动后效。
8,内部感觉包括:1,机体觉.及内脏器官的异常变化作用于内脏分析器时所产生的感觉.2,平衡觉,及对身体的感觉,也称姿势感觉或静觉。3,运动觉及关节肌肉的感觉,它是传递人们对四肢位置,运动状态及肌肉收缩程度信号的。
9,概念形成一般经历三个阶段,一抽象化,二类化,三辨别。
三,填空题。
1,看到浮云,人们会自然而然的将其想象为人面,奇峰,异兽,这属于无意想象。
2,在同一时间内,人们能够清楚的知觉出的对象的数目,称之为注意的广度。
3,思维的过程包括分析与综合,分类与比较,抽象与概括,系统化与具体化。
4,由于偶然因素的触发,而突然出现的顿悟现象是灵感。
5,消退说认为,遗忘是记忆得不到强化而逐渐衰弱。
6,遗忘是由于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引起的,如果压抑被解除记忆就能恢复,这是压抑(动机)说遗忘理论。
7,根据识记材料有无意义,对材料是否理解实际分为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
8,概念形成的策略,包括选样性策略和接受性策略。
9,侧耳倾听、举目凝视、屏息等现象反应的都是,注意的外部表现。
10,记忆的生理机制是一个异常复杂的问题,巴甫洛夫用暂时神经联系来解释记忆。
11,注意的特点,主要有指向性和集中性。
12,刺激物只有达到一定强度才能引起人的感觉,这种强度范围叫做感觉阈限。
13,有效组织复习的方法,除了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整体复习与部分复习,还有间隔复习与循环复习。
14,接受性学习是概念同化的典型方式。
15,需要一定努力,克服一定困难的,有意回忆称为追忆。
16,少年期学生开始出现逻辑知觉。
17,概念学习的心理机制主要有两种,一是概念形成,二是概念同化。
18,小叶在学习某材料10次后正好记住,那么他想要取得最好的学习效果,应一共学习15次。
19,幻想可分为科学幻想,理想,空想三种形式。
20,思维的基本形式有概念、判断和推理。
四判断题(全部改成正确的了)
1,根据人脑反映的对象的不同,可以把知觉分为物体知觉和社会知觉,社会知觉是个体在生活实践中对别人、对群体以及对自己的知觉,也叫社会认知。
2,学生在考试中,从多种答案中选择出一个正确答案,应用了聚合思维法。聚合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时,思路集中到一个方向,从而形成唯一的确定的答案。
3,在暗室里,如果你点燃一支熏香或烟头,并注视这个光点,你会看到这个光点似乎在运动,这是自主运动现象。
4,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能有效增强记忆。
5,对话言语具有情境性,反应性和简略性等特点。
6,小学生记忆的主要方式是形象记忆,对低年级儿童而言,直观形象记忆仍占主导地位,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从以具体形象记忆为主,过渡到以抽象记忆为主,但小学生在记忆抽象的材料时,主要还是以事物的具体形象为基础,即形象记忆仍起着重要作用。
7,观察力是智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活动中不可缺少的能力。
8,小学低年级学生以机械识记为主,这是因为他们的抽象思维水平还不高,内部言语的发展还不完善,知识较贫乏,缺乏良好的记忆方法和技巧,还不善于对记忆材料进行思维加工,随着年龄的增长,言语和思维的发展,知识经验的丰富,以及学习方法与技巧的掌握,小学生的意义识记不断增加,而机械识记相对减少。
9,外显记忆是指个体有意识地或主动地收集某些经验用以完成当前任务时表现出来的记忆。它对行为的影响是个体能够意识到的,因此又称受意识控制的记忆。
10,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说的是思维的间接性。
11,幼儿期是人一生中词汇量增加最快的时期。
12,表象的形象具有较模糊,暗淡,片段,不稳定等特点。
13,直觉是以感觉为基础,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14,小学低年级学生仍以无意想象为主,中、高年级学生才能够初步控制自己的想象。
15,教师在课堂中讲授知识时,音量不能太低,各种直观教具和图表的大小及线条的粗细,都要保持一定的刺激强度,这样教学效果才好,这是描述的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6,相对于大多数学习而言,分散复习的效果优于集中复习,因为分散复习可以降低疲劳感,可以减少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影响。
17,晕轮效应可以让个体很快形成对一个人的印象,通过这一途径建立印象,确实是最迅速最经济的。
18,高中生处于记忆发展的黄金时代。
19,在注意发展的整个过程中,小学阶段是有意注意发展的重要阶段,而有意注意最终取代无意注意的主导地位是在初中阶段。
20,幻想是一种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于未来的想象。幻想可以分为科学幻想、理想、空想三种形式,其中科学幻想和理想都属于积极的幻想,空想是与客观现实相违背的消极幻想,根本不可能实现。
21,知识经验越丰富,理解就越深刻,对事物的知觉也就越完整精确。
22,儿童不能分辨勇敢和冒险,是由于无法区分二者概念的差别,只注重二者在表现上的相似,是抽象思维水平低的缘故。
五,名词解释
1,诱导运动:由于一个物体的运动,使其相邻的静止的物体产生运动的印象叫做诱导运动。
2,感觉适应: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做感觉适应。
3,头脑风暴法:头脑风暴法通常以集体讨论的方式进行,鼓励参加者尽可能快地提出各种各样异想天开的设想或观点,相互启迪,激发灵感从而引发创造性思维的连锁反应形成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4,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5,最小可觉差: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叫做差别阈限,又称最小可觉差。
6,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指用独特、新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它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
7,记忆恢复:记忆恢复是指识记某种材料经过一段时间后,测得的保持量,大于识记后即时测得的保持量。
8,创造想象:创造想象,是按照一定的目的、任务,使用自己以往积累的表象,在头脑中独立的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9,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之一。
10,概念同化:概念同化就是利用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念,以定义的方式,直接给学习者提示概念的关键特征,从而使学习者获得概念的方式。
11,有意想象:又称随意想象,是指有预定目的自觉进行的想象,是意识活动的一种形式。
六,辨析题
1,某人从光线明亮的地方进入暗室,开始什么也看不见,但过了一会儿,慢慢就能看见一些物体了,这种变化是由于学习导致的。
答:(1)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2)视觉的适应可分为暗适应和明适应。暗适应是指照明停止或由亮处转入暗处时,视觉感受性提高的过程。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相对持久的变化,题干所描述的是暗适应的具体表现,是一种生理反应,而不是由于学习导致的。
2,注意转移即注意分散。
答:(1)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2)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的任务,主动的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由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的现象,注意的分散是指注意离开了当前应当完成的任务,而被无关的事物所吸引,注意的转移和注意的分散是不同的,虽然都是注意对象的变换。注意的转移是在实际需要时,有目的的把注意转向新的对象,使一种活动合理的被另一种活动所代替。注意的分散是在需要注意稳定时,受无关刺激干扰,或由单调刺激所引起,使注意离开需要注意的对象。
3,考试时,简单熟悉的知识却想不起来,这可以用遗忘的消退来解释。
答(1)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2)压抑(动机)说,认为遗忘是由于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引起的,如果压抑被解除记忆就能恢复,考试时,由于情绪紧张而引起的遗忘,就属于这种类型。
4,幻想就是不可能实现的想象。
(1)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2)幻想是有意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一种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于未来的想象,幻想可分为科学幻想,理想,空想三种形式,科学幻想和理想是有实现可能的积极幻想,空想是与客观现实相违背的消极幻想根本不可能实现。
5,熟练的骑车、打毛衣是有意注意。
(1)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2)有意后注意也称随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熟练的骑车、打毛衣是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6,错觉现象的存在正是说明了人类无法客观的反映世界。
(1)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2)错觉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对事物必然会产生的,某种固有倾向的歪曲知觉,是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直觉,是知觉的一种特殊情况。错觉的出现,并不是说明人不能准确的认识客观世界。
7,面对耀眼的玻璃墙反光,小黄产生了不适的反应,此时他的视觉感受性提升了。
(1)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2)小黄面对耀眼的玻璃墙反光,主要发生的是明适应,其感受性是降低的,感觉阈限升高。
8,非逻辑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成分,在各种创造活动中都起着重要作用,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猜测,进行丰富想象,不必拘泥于常规答案。
(1)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2)非逻辑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成分,在各种创造活动中都起着重要作用,贯穿整个创造活动的始终,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猜测,进行丰富的想象,不必拘泥于常规的答案,给学生机会进行猜测,并尽量让他们有猜测的成功体验,在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方面,可以应用多种教学手段和形式,使学生头脑中的表象更为鲜明完整。
七,简答题(答案要点)
1,简述感受性和感觉阈限的关系。
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叫感受性。感觉阈限是指刚刚能引起感觉或差别感觉的刺激量。感受性的高低是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的。感受性与感觉阈限在数值上成反比关系,感受性高,则感觉阈限低,感受性低,则感觉阈限高。
2,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有哪些?
(1)客观方面。①刺激物的绝对强度。②对象和背景的差别性,也即差异律。③对象的活动性,也即活动律。④刺激物的新颖性,奇特性,也容易引起学生优先知觉。此外还有组合律,即知觉对图形的组织原则。
(2)主观方面。①知觉有无目的和任务。②个体已有知识经验的丰富程度。③个人的需要、动机、兴趣、爱好、定势,与情绪状态等。
3,简述记忆的品质。
(1)记忆的敏捷性,这是记忆的速度和效率特征,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记住较多的东西,就是记忆敏捷性良好的表现。
(2)记忆的持久性。这是记忆的保持特征,能够把知识经验长时间的保留在头脑中,甚至终身不忘,这就是记忆持久性良好的表现。
(3)记忆的准确性,这是记忆的正确和精确特征,它是指对于所识记的材料在再认和回忆时没有歪曲,遗漏,增补和臆测。
(4)记忆的准备性,这是记忆的提取和应用特征,它使人能及时、迅速、灵活的从记忆信息的储存库中,提取所需要的知识经验,以解决当前的实际问题。
4,简述联想的主要规律。
(1)接近律。在空间或时间上接近的事物,容易形成接近联想。
(2)相似律。事物之间相似和共同的特征,容易形成相似联想。
(3)对比律。事物间相反的特性,容易形成对比联想。
(4)因果律。事物间的因果性关系,容易形成因果联想。
5,简述想象的功能。
预见功能,补充功能,替代功能,调节功能。
6,简述思维的一般过程。
分析与综合,分类与比较,抽象与概括,系统化与具体化。
7,简述中学生记忆发展的主要特点。
(1)中学生记忆发展的总体趋势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记忆力不断提高,到16岁趋于成熟。(2)同一年龄的中学生,受所记忆材料性质的影响,记忆效果不一样。(3)中学生短时记忆广度,随着年级的增长而不断增大;(4)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的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效果都不断提高,但有意记忆逐渐占主导地位;(5)中学生以理解记忆为主要记忆手段。(6)抽象记忆在中学阶段占据主导地位。
8,简述创造想象产生的条件。
(1)强烈的创造愿望,(2)丰富的表象储备,(3)积累必要的知识经验;(4)原型启发,(5)积极的思维活动,(6)灵感的作用。此外创造性思维能力、高水平的表象改造能力、丰富的情绪生活、正确的理想和世界观,也是创造想象产生的条件。
9,简述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
(1)客观条件,及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包括①刺激物的强度,②刺激物之间显著的对比关系,③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④刺激物的新异性。
(2)主观条件及人本身的状态。包括①当时的需要,②当时的情绪状态,③当时的直接兴趣,④个体的知识经验等。
八,论述题(答案要点)
1,思维品质的特征是什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1)思维品质的特性是:①思维具有广阔性与深刻性,②思维具有独立性(独创性)与批判性,③思维具有灵活性与敏捷性,④思维具有逻辑性和严谨性。
(2)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加强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②利用启发式方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③加强言语交流训练,④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⑤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品质。
2结合实际论述意义识记的优越性。
意义识记的特点:需要理解识记对象的意义;能充分利用过去的知识和经验;采取多种多样的有效设计方法,效果好,遗忘的慢。如果材料本身没有什么内在的联系,被人为的赋予某种意义,与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这种识记也属于意义识记。例如记忆π=3.14159……,可以把枯燥的数字谐音为山巅一寺一壶酒……。大量实验研究和日常生活实践证明,意义识记的效果不论是在全面性、准确性、巩固性或速度方面都优于机械识记,其主要原因是意义识记依靠了人在过去经验中已形成的暂时的联系系统。
3,试述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征——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主要表现在:(1)小学生的抽象思维逐步发展,但仍带有较大的具体性,(2)小学生的抽象思维开始发展,但仍带有很大的不自觉性,(3)在从具体形象性向抽象逻辑性的过渡中存在着不平衡性,(不平衡性既表现为个体发展的差异,也表现为思维对象的差异,如不同学科或不同教材)(4)在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渐向抽象思维为主的过渡中出现“飞跃”或“质变”,一般认为这个关键年龄出现在小学四年级(约10-11岁)。如果教育条件适当,这个关键年龄可以提前到三年级。
4,如何依据记忆规律合理安排和组织教学?
(1)合理安排教学,(2)向学生提出具体的识记任务,(3)使学生处于良好的情绪和注意状态,(4)充分利用无意识记的规律组织教学,(5)使学生理解所学内容,并把它系统化,(6)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忆品质,提高其记忆能力。
5,试述遗忘的影响因素,以及防止遗忘的方法。
(1)影响遗忘的因素有①学习材料的性质,②系列位置效应,③实际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④记忆任务的长久性与重要性,⑤识记的方法,⑥时间因素,⑦情绪和动机。
(2)防止遗忘的方法①复习时机要得当:及时复习;合理分配复习时间;间隔复习;循环复习。②复习方法要合理: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复习方法多样化;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③复习次数要适宜:复习内容的数量要适当;提倡适当的过度学习,④重视对记忆品质的培养,⑤注意用脑卫生。
6,联系实际,试述教师如何帮助学生掌握概念。
教学是引导学生获得科学概念的主要途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概念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以感性材料作为概念掌握的基础,(2)合理利用过去的知识经验,(3)提供概念范例,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适当运用比较(4)突出有关特征,控制好无关特征的数量和强度,正确而充分的利用“变式”,(5)正确运用语言表达,明确提示概念的本质特征,(6)形成正确的概念体系,并运用于实践中。
7,如何运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1)运用启发式教学,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创造性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并将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相结合。
(3)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想象能力。
(4)组织创造性活动,正确评价学生的创造性。
(5)开设具体创造性课程,教授学生创造性思维策略和创造技法。
(6)结合各学科特点,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
8,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1)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与任务,是良好观察的重要条件。
(2)充分的准备,周密的计划,提出观察的具体方法是引导学生完成观察的重要条件。
(3)在实际观察中,应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4)引导学生学会记录整理观察结果,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写出观察报告,日记或作文。
(5)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并汇报观察成果,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品质。此外,教师还应努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与优良的性格特征,如学习的坚韧性,独立性等。
9,联系教学实际,试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象。
(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
(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打开想象力的大门。
(3)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经验,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注意发展学生的言语能力了。
(5)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的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6)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幻想。
九,案例分析题(答案要点)
(1)试述教学中应如何运用无意注意规律,提高教学效果。
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有关刺激物的特点,组织学生的注意。一方面要消除那些容易分散学生注意教学内容的无意注意因素,如保持教室的安静,教室内布置的简朴等;另一方面则应充分利用,容易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无意注意的因素,使学生在课上轻轻松松的集中注意听讲,如教学方法要新颖,教学形式要多样化等。
②无意注意,也可以由人本身的状态引起。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考虑学生的需要,兴趣,知识经验和情绪状态,使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需要,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
(2)请运用所学的无意注意规律,说明林老师的哪些做法欠妥。
有爱分析可知:①李老师穿着漂亮的新衣服,用彩色粉笔装饰黑板边缘,这样做会分散学生对学习的注意力,而更多注意这些与学习无关的内容,②先宣布期中考试成绩,会让学生接下来思考考试的结果,而不是老师上课的内容,也不利于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③立即点名批评,制止不良行为的做法,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对课堂的连贯性有消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