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舒的作品是我初中时代拜读的,当时的言情小说,她,琼瑶和陈凯伦最受学生欢迎。其中,印象最深的还是琼瑶,也许是够浪漫和夸张吧。亦舒的也看了很多部,但都忘却了,以我那时候对人生的无知,哪里有心境去体会那些熟女的感知呢,吸引我的只有离奇的剧情而已。隐约记得的也只有喜宝和我的前半生。
我并不感冒那些师太党所谓不忠于原著的不屑,因为对于制作方而言,他们是聪明人,只是想买下子君这个人物和渊源,而不是故事。既然亦舒的子君已经与鲁迅的子君不同,那么2017年的子君,为什么要与亦舒的香港子君一样呢?“子君”这个名字通过前2个作家的诠释,再加上制片方如今的提点,已经有了新的意义,代表了不同时代相同境遇下的子君的不同选择,也许再过20年,还可以再出另外一个子君的版本。
可一开始看了“我的前半生”前几集,我是抗拒的,马伊俐故作艳俗的穿着,还有那可怕的发型让人觉得过于刻意。但不可否认,这是一部真正有编剧的电视剧,几乎每一集都甩出了一些掷地有声的金句来供观众讨论。一开篇就是女性观众最热衷于讨论的 “第三者”。
之后了解到剧情是贺涵爱上子君的预设,编剧过于刻意地让他们俩整天泡在一起,更让我无法理解。这哪是什么顺理成章的爱情,不过是被编剧整的不懂避嫌的两人整日一起厮混日久生情而已。我实在不想忍受看如此硬掰的情节了。
我继续看下去的原因当然是因为这剧有一票好演员在支撑。靳东,陈道明,袁泉,马伊俐,不管演技还是颜值都在线。
此外,不得不承认编剧真的是抓住了女人的雷区,一个是小三,另一个是撬男友的闺蜜。碰到这种素材,不惹来骂声和讨论才怪,点击率就是最好的宣传。虽然这种剧情在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不管是发生在自己身上,还是朋友身上。可一搬到小屏幕还是会让人真正感受到自己的三观,因为电视剧里面的人物会让人产生深深的代入感,问题是你代入了谁?
播到30集,剧情变成中年版的“霸道总裁爱上我”,可是,可怕的代入感,让我不知不觉竟然宽容了子君和贺涵。是的,也许是唐晶的太过理性,贺涵的没那么爱唐晶。亦或者贺涵对他的爱情早就在十年里被磨得干净了。
如今这部剧成为全民讨论的话题,一点都不为过。几乎身边所有妻子,所有妈妈,所有职场的女性都会有代入感,去考虑自己现在和将来的人生态度。虽然剧情夸张,但是从某种角度来说,还是反映了部分的社会现实,反映了现代城市人的生活态度,所以带来了社会效应和反思。
一开始大家都关注于小三,和抢闺蜜的男朋友,可是最后女人们还是会在内心审视一下自己的生活,思考一下社会对于自己的要求,以及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样的生活。中国的社会也许还不能容忍克莱默夫妇里的梅丽尔斯特里普,即便是廊桥遗梦里的梅丽尔斯特里普也是不行的。也许中国社会对于女人的要求还是这么苛刻,要独立,能挣钱,还要照顾好孩子和家庭。这就是2017年的子君。
明明知道之后的剧情还会很狗血,不过我已经决定看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