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题的意义就是要定体裁,明范围,找重点。准确的审一个题目要有审案那样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因为审题是关系到作文成功与否的关键性步骤,如果把题目弄错了,那就一步错,步步错。
具体怎么审呢?
2019年上海卷:“中国味”
倾听了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了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我由此对音乐的“中国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从而更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这段话可以启发人们如何去认识事物。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
这种题目一眼就能看穿,是典型的偏正短语类型,从语法角度分析,定语只是取材的对象或者范围,后面的中心词通常才是“题眼”,也就是“味”字。
什么是“味”?字面意思就是酸、甜、苦、辣、咸、鲜、涩的味道。可以是其中任何一种味道,而且这些味道必须是中国特有的才能称为中国味。中国特有的就很多了,中国的文化,中国的美食、中国的历史,中国的戏剧,中国的诗歌……
审题到这里也就对题目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但也不能茫然下笔,还要看提示语。
倾听了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了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我由此对音乐的“中国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从而更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
这句话的潜在意思是:我开始觉得中国味是酸的,后来发现中国味是甜的或者苦的,它让我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
里面提到的音乐,只起引申作用,也就是你不一定非要写中国的音乐。
这段话可以启发人们如何去认识事物。
这句才是整段提示的重点,甚至整篇文章都应该围绕这句话来写,它包含2个重要的词语:“启发”和“如何认识事物”,它们都很重要,启发是结论,如何是过程,结合前半句提示语来看,“启发”才是最重要的词语。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
末尾这句虽没明确说明体裁,但是“思考”和“感悟”大概率就是一篇记叙文了。
结合分析,这篇作文就可以理解成为:什么样的中国味让你有所启发?这样来看,是不是更容易着笔了?
这种题目倒不难理解,有些题目可能还存在某些“陷阱”。
2019年浙江卷:假如你是作家如何对待读者
有一种观点认为:作家写作时心里要装着读者,多倾听读者的呼声。
另一种看法是:作家写作时应该坚持自己的想法,不为读者所左右。
假如你是创造生活的“作家”,你的生活就成了一部“作品”,那么你将如何对待你的“读者”?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题目抛出两种观点,怎么选择?
如果你选择其中一种,恭喜你,你可能离高分就远了一步。
其实这种类似的选择题很好选择,要么两者都选,要么两者都不选。
有一种观点认为:作家写作时心里要装着读者,多倾听读者的呼声。
对呀,写作不就是给读者看的吗?就跟经商一样,你心里不装着消费者,谁买你的产品?你的价值如何体现?只写自己的想法那不是变成“自嗨”了吗?
另一种看法是:作家写作时应该坚持自己的想法,不为读者所左右。
也对呀,写作就是抒发自己的情感,不坚持自己的想法写出来的文章不都是千篇一律了?这样的文章又有什么价值?
看似矛盾的两种观点实际上并不矛盾,一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一个是站在读者的角度,本质上都是为了产生更好的作品。
正确的选择是博采众长,两者兼顾,站在读者的角度写出真实的想法。
还有一种抽象的,内容比较“平”的文章是很难写的。
2018年上海卷:“谈被需要的心态”
生活中,人们不仅关注自身的需要,也时常渴望被他人需要,以体现自己的价值。这种“被需要”的心态普遍存在,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这个题目初看很简单,直接把结论给你定好了,但就是不知道如何下笔。
作文题目基本没有赘字,所以审题时每个字都要仔细的审它一审。题目包含“谈”字,基本就断定为是一篇说理文,以论说为主。
被需要的心态,重要的字眼是“被”和“需要”,需要就是你所欠缺的,你所欠缺的有什么呢?努力,学识,善良,坚持等等。它是一个具体的能表述出来的心态。但动词“需要”前面加一个“被”字,意思就变成“被需要”这件事本身了。所以“被”也是很重要的。
光审字面是不够的,还得审它没说出来没写出来的。
被需要的心态,谁被需要?你被需要。“你”就是作这篇文章的作者。
你又是谁?你被需要什么?
如果你是一位母亲,你被需要的就是孩子奶声奶气的喊你妈妈。
如果你是一位学生,你被需要的就是老师辛勤而正确的教导。
如果你是一位商人,你被需要的就是家人的理解和公平的环境。
如果你是一个忧郁的人,你被需要的就是阳光般的笑容和很多的朋友。
如果你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你被需要的就是得到认同和注意。
搞清楚了你是谁,文章就有了奠基,也就知道怎么落笔了。
不管哪种题目,首先要把重点的字和词找出来,然后吃透它所要表述的意思是什么。宁愿在审题上多花点时间,也不要仓促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