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排文章结构既不能墨守成规,呆滞死板,也不能随心所欲,胡编乱造。 安排文章结构要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和内在联系。 文章内容反映了作者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和内在联系就是文章结构的依据和基础。孙犁先生说过一段话:“他说作品的结构不单是一个形式问题,也是内容问题,一篇作品既然是描写一个事件,那么这个事件本身就具备一个进行的规律,一个存在的规律。作者抓住这个规律,写出这个规律,使它鲜明,便是作品的基本结构”。这说明文章结构不是作者随便想出来的,而是按照事物的发展规律和内在联系的反映。比如;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写过一篇说明文:为景泰蓝的制作。这是中国作家协会曾组织北京的一批作家参观工艺美术厂,景泰蓝是北京传统的工艺品,他们参观完后,叶圣陶先生就写了此篇文章。这篇文章就是按照景泰蓝的制作过程的先后顺序来写的,分六道工序:制胎–掐丝–点蓝–烧蓝–镀金–打磨。这就是景泰蓝本身存在,发展的规律。按事物发展规律这个原则在使用顺序方式写作的文章作品中表现得最明显,最典型。顺序就完全是按照事物发展的自然顺序来写的 但这也不能就此理解为文章结构只能按照事物发展的自然顺序安排。文章结构也可以按照作者的意愿加以改动。
如叙事类文章结构除了用顺序外,还可以用插叙、倒叙、补叙等
倒叙,就是把后面的某个部分拿到前面,然后再从头叙述。倒叙也是一种逆时序。这种时序容易产生吸引人注意力的效果,并能设置悬念 ,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在文章写作过程中,所有的艺术手段的运用,都是为了更好的表现文章主题,结构也不例外。因此,在安排文章结构时,都要从有利于表现文章主题来谋划。
例如:鲁迅在《祝福》中写祥林嫂,并不是按照她一生经历的自然发展顺序去写,而是采用倒叙的写法,先写祥林嫂的死,写她在除夕之夜,在财主人家张灯结彩喜庆节日的夜晚,被冻死、饿死在鲁镇的街头。而且她死前还满怀着对地狱中可能被两个丈夫分尸的疑惑和恐惧,心灵不得安宁。这就是鲁迅想通过倒叙的结构,突出表现祥林嫂这样悲惨的人生。一个勤劳善良、辛苦了一生的劳动妇女,最后却惨死在大年三十的晚上,而这时那些财主人家却正张灯结彩,一派喜庆。通过这种强烈的对比,突出表现了旧社会的不公平,反映了封建迷信精神枷锁对农村劳动妇女的束缚,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黑暗。如果这篇作品不采用倒叙结构,就很难表达出主题的这种深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