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洁的调调
我为什么写这些话呢?或许是想到张与胡的爱情,愤恨而来的吧!张爱玲一生孤傲,虽说写了《倾城之恋》、《白玫瑰和红玫瑰》等系列的爱情小说,但就她本人而言,对爱情还是一窍不通的。小说毕竟是小说,你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想它什么结局它就是什么结局,随你随想,想你所写,空穴来风的爱情始终是不真实的。。。。。。。纵使不真实,张爱玲还是趟了浑水,一次、二次、甚至三次。我看过很多书,像这样写下读后感的时候还是第一次,写出这些自己的想法完全因为胡张两人的爱情,让我感触颇深,并不是感动,也不存在羡慕,反而是因为对胡兰成的厌恶,以及他的薄情、、、通俗来说,他就一典型的陈世美,朝三暮四,我想他这一生最懊悔的应是辜负了张爱玲,正是因为如此,后期他为张爱玲写了许多文章,自己的文章中也是多次提到张爱玲。好了,写了这么多,我都没有进入到正题,看这本书的时候,我就已做好要批判胡兰成的打算,也许文字没有很华丽,故事没有情节,但这也就是我想要告诉大家的—我的所想。
如果不是遇到胡兰成,也许她的光芒会更加璀璨,会继续平心静气地写完她的第三炉香,第四炉香,也许她会遇到别个稍微‘正常’而‘合适’的男子,结一段乱世情缘,也许她的生命轨迹会有所不同,当世及后世对她的评价都会改观,甚或中国近代文学也会因她而改写……
如果不是遇到胡兰成。
张爱玲在上海风靡一时的时候,胡兰成是不知道的,他对这个神奇的女子一无所知,一次意外,他看到了张爱玲的文章《封锁》,那时已是看到不能自拔,甚至有些懊悔不能早点认识这个写出如此美丽文章的女人,我想也是那时迷上了张爱玲吧,他对张爱玲的第一印象只能用‘惊艳’来形容吧,无论是她的文章还是她的人,都深深触动了胡兰成,爱玲的清逸含蓄,超出了他以往对于女性美的所有的经验与想象。
胡兰成第一次与张爱玲见面,是在胡兰成上海的家—大西路美丽园,除了惊艳还是惊艳,他无法形容对这个女子的喜爱之情,无意中他对张爱玲讲起他小时候的事情,爱玲静静地听着,却也是不发表任何言论,听到他母亲骂他的话,不说对也不说错,于是他知道,她懂得了他,在替他辩护,也在称赞。他着实感激,又问了些关于爱玲在南京的事情,问她每月的稿费是有多少,谈看《封锁》的感受…
张爱玲听着,也渐渐吃惊了,因为他同样是她从来没见过的那种人,甚至也从没在想象中出现过,也从没在笔下描摹过,这个人就是这个人,无法描述,无法评论,他在她面前时,是真实的,是独特的,性情鲜明的;然而他一转身,她便觉得茫然,觉得生疏,觉得不认识。
她生平从来没有不能形容的人与事,然而对于他的一言一行,她竟然有些词穷了。
…时间过得飞快,第一次见面就这样匆匆结束了,但两人却是意犹未尽,离别时,竟有些依依不舍,爱玲总觉得缺少些什么,直到胡兰成说了句“明天我来看你吧”,爱玲这才松了一口气,带着莫名的欣喜离去。
胡与张的爱情便由此开始……
一见钟情的爱情显然是发生了,或许在那个年代,这样的爱情或是婚姻是被世人接受的,起码当事人是这样认为的。他们的爱情路很短暂,没有鲜花,没有过多的交往,多得是闲暇的静坐交谈,少的可怜的甜言蜜语,只是两人坐在一起,便已是天长地久。他是被西洋的箭射中了,血溅桃花扇,久了,却像蚊子血;而她却是被古老的红线缚住了,从此千丝万缕,扯不断,理还乱。很快,他们结婚了,尽管姑姑张茂渊不赞成这段婚姻,但张爱玲还是遵从了自己的意愿,为自己的爱情找到了归宿,如果……
胡兰成是有过二次婚姻经历的,这还不止,他风流成性,有许多女友,乃至挟妓游玩,天性放荡不羁,这样的他与爱玲是及其不符的,她与他在一起,世人都要反对的,连同自己的亲姑姑也不予祝福,这使得他们的爱情一来就带着悲剧的色彩,因为不可能、无目的,而使得这爱益发坚韧不拔。
爱玲说: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婚礼很是简单,《封锁》为系,炎樱为媒,青芸为证,拜堂、见证、宾客、宴席、洞房,甚至还有青芸、炎樱大闹洞房,他们是真真正正结了婚的,但却是只有几人才知道的,在当时上海人们的眼里,他们依旧是一个金童,一个玉女。对爱玲来说,真正的生活才刚刚开始,却也是始料未及的,幸福美满的日子总是来得快走的也快,胡兰成就像是某个哺乳动物永远改不了原有的恶性,他就像是一盘散沙,不会为某个人凝聚,即使是爱玲这样的懂他的人。爱玲,爱的很简单,很卑微,尘土一般的存在,即使这样,也留不住胡兰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