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谈到,遵守社会规范要有内在的真诚。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又说:“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这里的“仁”,就是真诚的意思,如果没有真诚的情感,礼乐再多,都是做秀。
古人祭祀,是礼的重要内容。《左传》言:“国之大事,唯祀与戎。”从事祭祀最重要的是什么?真诚。
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我不赞成那种参加了祭祀,却和没参加一样。为什么?人到场了,内在缺乏真诚的感情,只是参加一个仪式而己,有什么意义?
孔子强调真诚,真诚与虔诚不同。虔诚是拜倒在神灵脚下,发自内心的相信神灵会保佑自己。真诚不同,他是基于感情的纯粹性,是情感上不掺任何杂质的一种心理感受。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死。”“未知生,焉知死?”(《论语·先进》)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这两段对话常用来证明孔子是个无神论者,这样的理解是不对的。孔子所言“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说明什么,事人才知事鬼,事生才知事死,事人与事鬼是相通的,事生与事死也是相通的。这个相通之处就是真诚,事人也好,事鬼也罢,事生也好,事死也罢,离不开内在的真诚的情感。
孔子回答樊迟什么是知的问题,说:“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首先,要尊敬鬼神,鬼神都是祖先变的。其次,“远之”不是“距之”,为什么远之?祖先已经为我们操劳很久了,现在人间的事由我们自己负责,还要劳动祖先吗?因此,“务民之义(宜)”排在敬鬼神之前,祖先在世的时候,努力工作为我们创造美好的生活,并使文化与血脉代代相传,如果我们不努力传承祖先的文化,祭拜神灵到了不适当的程度,恐怕也非祖先所愿。
孔子的回答,实际上是说对待神灵要尊敬,但不可劳烦神灵,这就是真诚与虔诚的区别。真诚是情感的纯粹,虔诚带有点盲目的信仰,甚至是恐惧的信仰。
《圣经》记载,摩西带领犹太人离开了埃及,向迦兰地区进发,与当地土著发生了战争。上帝告诉摩西,交战的时候一定要高举手臂,才能过来帮忙。战斗开始后,摩西站在山顶,高举手臂,战斗从早晨打到了黄昏,摩西快支持不住了,但他一旦手臂动摇,犹太士兵就受挫,手臂高举,犹太士兵就得胜。吓得军事指挥官亚伦拼命的扶住摩西的手臂,直到战斗胜利结束。
这个故事表明了对神的信仰一定要虔诚,虔诚上帝才能帮你。但不知道如果交战双方都信上帝的话,上帝帮谁?在中国人的典籍,你看不到这样的记载,因为中国人早早就实现了神文主义到人文主义的转变。这个转变开端于周公,完成于孔子。
人文主义要求人类自己为自己的事情负责,不必托之于神灵,但对神灵一定要尊重,因为他们是人类的祖先升格上去的。
真诚不仅是人类社会所应遵守的原则,它也是天地运行的规则。
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阳货》
孔子说,我不想说话了。子贡说,老师你不说话,那我们学什么呢,怎么传承文化呢?孔子说,天说话了吗,春夏秋冬照样运行,万物照样蓬勃生长,天说话了吗?
天不说话,但天地的运作并无停息,也不会错乱,在儒家看来这就是真诚。
到了孟子说的更清楚了,“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真诚,是天地运作的法则,效仿天道,是人类应走的道路。
到了《中庸》,有了更深一步的表述,“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这和孟子所言仅有一字之差,但就是这一字之差,显得更洗炼,也说明了《中庸》创作的年代在孟子之后,是孟子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这是对天地运作的规则就是真诚的进一步阐发。
“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这是讲君子应效仿天地的精神。
“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夫焉有所倚?”这是讲至诚是治国理政的宝典。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这是讲人果能至诚,则能与天地上下同流,体现了儒家的宗教情操。
《中庸》就讲一个字,“诚”,这是对儒家思想哲学上的一个理论总结,也是孔子“仁”学思想的一个根底。
《论语》中孔子并没有直接把“诚”字揭示出来,但里面的痕迹处处可见。
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雍也》)这个直,就是真诚而正直。
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论语·卫灵公》
子张问怎样才能到处行得通。孔子说:“说话忠诚守信,做事厚道谨慎,即使到了野蛮落后之域也会畅通无阻。如果说话不忠诚实信,做事不厚道谨慎,即使在本乡本土,又怎能行得通?站立时,要像这些话就在面前。坐车时,要像这些话就刻在车辕横木上,这样就处处行得通。”子张把这些话写在自己腰间的大带上。
《论语》中提到“忠”字共计十八次,据个人的心得,此“忠”字,就是“真诚”的意思。“忠”者,心之“中”也。心之“中”是什么?就是真诚无妄。一个真诚的人,也许不一定有大福大贵,但也很难碰见人为的大灾大祸,因为真诚的人没有害人之心,招来的意外之灾也就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