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终身成长》一书,关于父母和教师如何做,才是帮助孩子成长一章,对其中几个案例印象深刻。
案例一
5岁的布鲁斯第一次上幼儿园,和妈妈一起在教室。
他看见教室画墙上的画,说:“谁画的,这么难看。”
我要是那个妈妈,真不知道怎么接这句话,似乎在教师面前,评价班里的画难看,是很不礼貌的。
她妈妈说:“这画很漂亮,你却说难看,这不好。”
但是,老师的回答可以说堪称完美了:“你不需要画漂亮的画,只要喜欢,你可以画不好看的。”
老师明白,孩子心里真正的疑问是,我画画不好看该怎么办。
接着,布鲁斯捡起地上的玩具车:“谁把他弄坏的?”
他妈妈的回答,跟我这个菜鸟妈妈想的一样:“你一个人都不认识,谁弄坏的对你有什么影响。”
老师是怎么说的呢:“玩具是用来玩的,有时就是会弄坏,这用事情经常发生 。”
好赞的老师,这下,小男孩知道了,如果我不小心弄坏玩具,也不要紧。
他跟妈妈再见,他知道这个地方不会有人对他评价,也不会有人对他贴标签。
案例二
本书作者卡罗尔·德韦克教授的一位学生,周末回家发现妹妹异常高兴,因为一科考试成绩得了102分。
他知道妹妹去年的成绩一直下滑,此时在妹妹取得成绩时,他想引导妹妹一下。
他没有表扬妹妹的智力和取得的高分,而是问了一些问题。
让妹妹回想起自己付出了多少努力,以及过去的一年,她取得了多大的进步。
不要夸孩子聪明、有天赋。
这样会让孩子觉得,我们感到骄傲,并不是因为孩子的努力。
这会让孩子在遇到困难时,立刻对自己产生怀疑。
相反,可以随心所欲地夸奖孩子们的努力过程,通过自身的实践、学习、坚持不懈和有效的学习策略,达到的成就。
如果孩子刻苦学习,但是没有取得好的成绩,可以这样夸。
“我欣赏你为此付出的努力,但是让我们深入地探讨一下,看你是哪里没有弄通。”
“每个人的学习方式不同,我们应该继续尝试,找到适合你的方法。”
“每个人的成长速度不同,可能你需要更多的时间,如果能坚持,最后肯定能掌握。”
对有些孩子来说,纯粹的努力还不够,需要找到有效的学习方法。
案例三:
克里斯蒂娜是名刻苦的高中生,对学习资料掌握得很熟,本身也很聪明。
可是一遇到考试她就紧张,大脑一片空白,成绩糟糕。
老师们很失望,父母也很沮丧。
高考来临了,父母看她心烦意乱,想帮她树立信心。
“你知道你有多聪明,我们也知道你有多聪明,你肯定能成功,快别焦虑了。”
这种,可能是没有接触过成长型思维模式的父母的说法,只会让结果恶化。
真正帮孩子缓解紧张的说法是什么呢?
“当你认为所有人都在评判你,而你自己却无法施展自己的真实水平时,感觉一定很糟。
我们希望你知道,我们不会评判你。
我们关注的是你的学习,知道你已经掌握了应该学习的内容。
你能坚持不懈地学习,我们为你感到骄傲。”
这样的说法,能让孩子感到心安,缓解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