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有一问题常在内心出现:做个明白人,一定要有更多的知识吗?掌握了世界万物发展的规律,才是有智慧者的标配吗?
网络时代,确实把人们的信息量,拉到了相对平等的地步,但是由此造成的却是更大的不平等。真真假假,鱼龙混杂,有人收获满满,有人迷失自我。庄子早就说过: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在海量的信息面前,自然会显示出人的渺小。人为要突破这局限,自然走上每日进步的路上。有个算法,1.01的365次方,成了37.8;而0.99的365次方,成了0.03。确实挺激励人,但现实真的这样吗?并不见得。人的认知呈现多维度,有所失必有所得。认知上本就有局限性,局部最优就好,没必要追求全局的最优。
智能手机,微信,游戏,已经成功让许多人上瘾。这是事实,胜过所有的不要上瘾的说教。陶宏开教授早在多年前就开始戒网瘾的工作,但成效又如何哪?体罚、自杀等负面的报道倒是不少。没有智能手机的时代,网瘾已经相当普遍,极个别的才需要治疗。而打开潘多拉盒子的智能手机问世,几乎全民机瘾,带来的也就是深层次的社会问题。
一旦走上了要戒xx的路,将是极为辛苦的心路旅程。明知不要去做的事,还是去做。批判自己一番后,还是去做。就算忘掉过去重新开始(从程序源头卸载),以后还是会不由自主的经历一次(再次安装)。现实就是这般的无奈,内心是那样的受伤。一些承受不住内心折磨的人,走上了放弃生命的路,令人叹息。
思索这问题,就需要回到人性的起点,行为都是在迎合内心的舒适感,是那个点发了你行为的命令。所以需要追问的是,是谁站在你灵魂的高处说话?是你的习惯,还是内心突然的一句话?如果你没有找到更好的替代品,却要强制戒掉,或许暂时屈服于外界的淫威,但终要回去的。你的内心可能有千万个声音,但肯定会听命于最高处的声音。两脚不可能同时踏入同一条河流,已经迈出的一步本就有相应的影响,你不可假设没走这步而走另外一步会怎样。当然纯学术的假设还是有意义的。
要回答这问题,先哲早就有答案。除去一块地的杂草,有人用刀割,有人火烧,有人用农药。虽然都有效,但最好的办法还是种上庄稼。你的注意力在庄稼身上,就不会在乎杂草带来的不悦感。同时,那些杂草还可能是很好的点缀,从另一方面成就你。用在人要戒xx上也是一样,当你内心被某种使命充满,并在灵魂的高出发出声音,你自然会向那个方向走,从而自然的远离让你痛苦的东西。
再回到问题的起点,做个有智慧的人,不见得要有很多的知识,不见得要掌握万物的规律。过多的去追求这些所谓的知识,所谓的规律,才是不智慧的。一个明白人,求的绝不是越多越好,求的是当下的适中。刷了微信,你也没增加多少知识;没刷微信,你也没错失多少知识。一个明白人,会接受某种规矩,知道该做什么,也晓得什么不要做。同时,他还会本能的回避某些知识,或设置某些障碍。考验人性,绝不是智者的选项。
是谁站在你灵魂的高处说话,这是判断你智慧与否的标准。这个谁,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但它确确实实在直接影响你。当某种不良的想法占据你思想的高地时,要尽快把它赶下去。当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闭上双眼,倒空内心,冷静后再出发。
存在就要感恩,一个再不堪的自己,坚持下,也会在某个转角遇到更好的自己。如果思维受到束缚,那就去开阔视野,或旅行,或参加团体活动,或去学习。所有的不堪,都是为要成就你;所有的痛苦,为的都是要升华你。让自己的灵魂高处,站着一个温柔的自己。
站在灵魂的高处说话,说正面的积极的有智慧的话,努力做个时代的明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