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孩子们能更好的走近鲁迅,了解鲁迅,在讲第四单元之前,我以及孩子们对文本进行了作者崇拜姿态的细读。我们一起把鲁迅的生活年代,出身家庭,婚姻生活,求学经历,主要作品,后代子孙,兄弟关系等等,各方面都做了一定的了解和研究。由于准备充足,在教学《少年闰土》一课时,同学们对人物的认识,情感的把握,目标的达成,轻松自如,水到渠成,更有几处精彩生成,愿一吐为快,与大家分享。
文中有一处特写,那就是我和闰土初次见面的那一自然段。鲁迅先生是这样描写闰土的: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我让孩子们在反复读过之后,谈一谈自己从这些文字的描写中,读到了哪些信息?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开始各抒己见。有的说从紫色的圆脸看出闰土很健康;有的说从紫色的圆脸看出闰土很可爱;有的说从紫色的圆脸的看出来闰土很勤劳,常常在田间劳动;有的说,从小毡帽,看出他是一个朴实的农村孩子;有的说从银项圈看出他很幸福,因为他爸爸很爱他的,还看出他爸爸还有点迷信,有的说,看出闰土是个很老实的农村孩子,还看出他羞答答的……真是“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孩子们融入自己的情感,都有自己独特的发现!于是,我总结引导:不愧为是中国的大文豪,鲁迅先生这短短的几十个字,让大家就捕捉到这么多的信息,成功的外貌描写,确实在表现人物方面起着很至关重要的作用。想不想学着作者这种方法来写写你身边的某一个人?孩子们就欣欣然的写起来,这就做到了以读促写,读写结合。
文章在讲到“我”听到闰土说过各种新鲜事之后,抒发自己内心感慨的段落时。我指名小轩读一读,“啊!闰土的心里有着无穷无尽的新鲜事”小轩刚读完第一句,这边小甜甜就把手高高举起来了,她说老师我纠正一下:“啊!应该这样读______”我说为什么?她说这个啊,表现的是我这个少爷的惊讶,所以要用惊讶的语气。这时,小孟不愿意啦!她说,我认为这个啊字表现的是这个少爷的赞叹,敬佩,所以要读出赞叹,敬佩的语气;小毅也站起来说,我觉得这个啊,还应该有这个少爷对闰土农村生活的向往,对海边生活的渴望,应读出向往渴望的语气;小兴说,这个啊字还有少爷对自己生活天地狭窄的婉惜,要读出婉惜的语气。小凡说,这个啊是少爷听到闰土说那么多新鲜事后的激动,要读出激动的语气;小洁说,这个啊字表达了少爷觉得自己不如闰土的失落的心情,所以要读出失落的语气……课堂简直就成了一个“啊”字论坛,孩子们众说纷纭,各抒己见。我知道他们是裹挟着自己的生命气息,夹带着自己的情感,把文字读活了,做到了“子非鱼,而知鱼之乐”的人与文的真情相融,做到了和文本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所以,他们才能达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境界。
最后一个环节,我们是以辩论会结束的。我说,对于闰土和少爷,你更欣赏哪一种人生?我们现在展开辩论,欣赏闰土生活的为甲方,欣赏少爷生活的为乙方。孩子们并没有被文中重墨渲染的农村生活所主宰,很多同学还是比较倾向于少爷生活的。甲方小源开始发言,他说我欣赏闰土的生活,因为农村天地广阔,自由自在,少爷生活的天地狭窄,知识贫乏。乙方的小琦马上分辩道,虽然少爷没有闰土生活的天地广阔,但有优越条件可以读很多书啊,书籍的海洋是无边无际的。甲方小毅马上起来反驳,虽然有很多书,但是没听说过吗?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还是有实践生活的好。乙方小杰反驳道,那如果要这样说,闰土是走了很多路,请问闰土到最后成才了吗?没有吧!咱们都知道,在后来他过得穷困潦倒,长疮流脓,悲惨去世。而少爷出国留学了,最后还成了作家……孩子们的辩论紧张而激烈,我这个课堂首席官几乎没有发言的机会,下课的铃声响起了,他们还在意犹未尽的争执着,辩论着。
几番轮回,我已数不清这是第几次的重复教学了,但这次是史无前例的成功。感谢我的孩子们,让我真正的享受到了语文的幸福和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