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2月5日的召开,释放出持续加强作风建设的强烈信号。对于基层而言,推动党员领导干部把党的纪律内化为日常言行准则,是落实会议精神、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的关键所在。
加强学习教育,筑牢纪律根基。基层要把学习党纪作为党员领导干部的必修课,通过开展专题培训、集中研讨、个人自学等多种方式,深入学习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内法规。同时,结合主题党日、“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邀请专家学者、纪检干部进行授课,确保党员领导干部准确把握“六项纪律”的主旨要义和规定要求,真正搞清楚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让纪律要求入脑入心。
强化自我约束,做到知行合一。党员领导干部要时刻用党规党纪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自觉把党规党纪当成“紧箍咒”。在工作中,严格遵守工作纪律,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做表面文章,实实在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在生活中,注重小节,遵守生活纪律,做到慎独慎微,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和良好的道德操守,自觉远离各种低级趣味和不良嗜好,真正使纪律成为日常行为的准则。
注重监督考核,形成长效机制。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基层纪委的监督作用,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遵守纪律情况的日常监督检查,对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进行提醒纠正。另一方面,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将党员领导干部遵守党的纪律情况纳入年度考核、述职述廉等重要内容,与干部的选拔任用、评先评优等挂钩。对违反党的纪律的行为,要严肃查处,绝不姑息迁就,以严格的监督考核确保纪律的严肃性。
树立榜样示范,营造良好氛围。基层党委要积极选树遵守纪律的先进典型,通过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为广大党员领导干部树立榜样。同时,对违纪违法的反面案例进行深入剖析,开展警示教育,让党员领导干部受警醒、明底线、知敬畏。通过正反两方面的教育,在基层营造出守纪律、讲规矩的良好氛围,推动党员领导干部自觉把党的纪律内化为日常言行准则,以优良的作风为乡村振兴等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