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老师伴你读《唐诗选》之一百零七:《野望》杜甫

来自沉墨国学经典诵读


野  望

(唐)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作者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诗解

⑴西山:在成都西,主峰雪岭终年积雪。三城:指松、维、保三州。城,一作“年”,一作“奇”。戍:防守。三城为蜀边要镇,吐蕃时相侵犯,故驻军守之。

⑵南浦:南郊外水边地。清江:指锦江。万里桥:在成都城南。

⑶风尘:指安史之乱导致的连年战火。诸弟:杜甫四弟:颖、观、丰、占。只杜占随他入蜀,其他三弟都散居各地。

⑷迟暮:这时杜甫年五十。供多病:交给多病之身了。

⑸涓埃:滴水、微尘,指毫末之微。

⑹日:一作“自”。       

译文

西山白雪皑皑护卫三城重镇,

南浦边清江水长横跨万里桥。

四海之内战火不断兄弟失散,

只身远在天涯不禁涕泪涟涟。

迟暮之年只有一身疾病相伴,

未有丝毫劳绩报答圣明朝廷。

骑马来到郊外不住纵目远望,

世事日益萧条令人悲伤怅惘。


诗韵

这首诗作于肃宗上元二年(761)杜甫流寓成都时。其时诗人已经五十岁,孤身流落天涯,与家中亲人难通音信,而中原的战乱尚未平息,更有吐蕃侵扰边地,故他郊游野外,有感于国家的内忧外患,又自伤年迈多病、无能为力,于是创作了这首诗。

诗以“野望”为题 ,是诗人跃马出郊时感伤时局、怀念诸弟的自我写照。

首联写野望时所见西山和锦江。西山主峰终年积雪,因此以“白雪”形容。三城,在当时驻军严防吐蕃入侵,是蜀地要镇。

中间四句是野望时触发的有关国家和个人的感怀。颔联由战乱推出怀念诸弟,自伤流落的情思。海内外处处烽火,诸弟流散,此时“一身遥”客西蜀,如在天之一涯。诗人怀念家国,不禁“涕泪”横流。

杜甫时年五十,因此说已入“迟暮”之年。他叹息说:我只有将暮年付诸给“多病”之身,但“未有”丝毫贡献,报答“圣朝”,是很感惭愧的。杜甫虽流落西蜀,而报效李唐王朝之心,却始终未改。

尾联最后点出“野望”的方式和深沉的忧虑。由于当时西山三城列兵防戍,蜀地百姓赋役负担沉重,杜甫深为民不堪命而对世事产生“日” 转“萧条”的隐忧。这是结句用意所在。

杜甫“跨马出郊 ”,“极目”四“望”,原本为了排遣郁闷 。但爱国爱民的感情,却驱迫他由“望 ”到的自然景观引出对国家大事、弟兄离别和个人经历的种种反思。一时间,报效国家、怀念骨肉和伤感疾病等等思想感情,集结心头。在艺术结构上,颇有控纵自如之妙。

诵读音频请关注沉墨囯学经典诵读公众号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杜甫《野望》原诗、注释、翻译、赏析 【原文】:野望杜甫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海内风尘诸弟隔,天崖涕泪一身...
    xcy无名阅读 3,870评论 0 0
  • 一、宿府(唐•杜甫)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
    李梅_lm阅读 3,081评论 1 2
  • 一、诗歌鉴赏阅读,完成各题。( 2017届张家口一中高三上学期周考四语文试卷) 送王汶宰江阴 包何 郡北乘流去,花...
    _Cior阅读 3,682评论 0 2
  • 前言 本文及接下来的几篇文章主要来学习下Linux服务器操作中的常用命令,使用系统版本是:CentOS 7.4.1...
    骑着乌龟去看海阅读 3,798评论 0 1
  • 铁树低下高傲的头颅 柳枝疯狂扭动配合演出 翻滚的乌云怒火中烧 暴雨以不可一世的狂傲倾泻而下 我自巍然屹立 不献媚 ...
    舒漓阅读 2,920评论 2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