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别听了上午下午两位专家的讲座,在狭窄的空间憋屈了七八个小时,天黑洞洞才回到家。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大的感受不是获得多少知识,而在于通过换位思考,对自己的课堂教学产生一些深刻的反思。
首先,要搞清教是为学服务的。因此一定要明确授课对象的需要层次,找到其生长点和有效教学内容。一个渊博的教师,是决不会照本宣科,自说自话的。
其次,教和学必须是双边甚至是多半的关系。一定要和听众互动起来,气氛才能融洽。一个人唱独角戏是真的很尴尬很难看的。
第三,课堂不必完全盛满甚至拥挤,应该有空隙,有节奏,有旋律。应该和人的心跳,呼吸,思考一致。这样的课堂才会有思考有争辩。因为没有思考和思辨就意味着没有接受。
第四,一定要考虑听众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不下课的三小时讲座,在听众眼里决不是无私奉献,而是一种自我宣泄和控制欲望的显露。
第五,当众表达的东西一定要正确。不管是立场还是例证数据,不能主观臆断,更不能高高在上,以势压人。中国教育失败的锅老师不能全背,尤其是农村教育的问题,我们真的承担不起。
第六,永远不要把讽刺当幽默。讽刺者只痛快了嘴,却埋下了仇恨。演讲者要忠厚,实在做不到,起码也要真诚。不要拿道德制高点来要求别人。
不知听者苦,永远不知讲者的可恶。我犯下的错还很多,此后一一追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