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了一篇公众号文章,里面谈到了婚姻,其中从方鸿渐对待婚姻的态度着手,谈论不同的婚姻观。下面谈论一下自己的感受。
现如今社会,逼婚逐渐成为一个耳熟能详的词语,相信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仍然正在接触到。逼婚的父母,正在成为压在我们头上的“新三座大山”之一。据统计:有七成的年轻人曾经被逼婚,25-35之间所受压力最大,被逼婚着高达86%。盼望子女早日结婚的父母挖空心思安排相亲对象,去公园打探消息,四处结识人为自己的孩子说亲等等。每到年关,更是上演七大妈八大姨轮番劝说未婚假子女相亲的一套套把戏。
对此现象,有些非常恼怒的被逼婚者,是这样深切的描绘逼婚的:一个与社会脱节已久,又不了解你的感情状况的人,出于自己面子或家庭控制权的因素,要你服从于他的婚姻安排,而且,选择的权力是他的,但选择的后果却完全由你承担。
下面谈几点我对逼婚的观点:
一、父母真正应该做的
1、分清孩子不结婚的真正原因
①情感创伤
现如今原生家庭的影响被越来越多的提到,更多的人意识到原生家庭给自己带来的伤害,这其中也包括父母之间的关系,父母之间是我们最初关系的启蒙老师,看到了千疮百孔的父母之间的关系,有些人便再也不相信爱情,再也不敢步入婚姻了。
②不良的亲子关系
在我所有的朋友中,有这样两种现象:一种是乐于接受父母的建议,接受父母的相亲安排,并最终成立了一个表面还算幸福的家庭。第二种是拒绝接受父母的建议,处处和父母对着干。有时候父母的建议反而成为子女叛逆的理由。其结果是一步步验证不幸家庭的咒语。感觉里面起作用的应该是家庭父母的影响力。
③一直以来家庭的教育
听过很多家庭对于子女的嘱咐:XXX之前禁止谈恋爱,全部的精力都要用在学习上,等你读完XXX之后,你就可以谈恋爱了。殊不知多少美好的感情被扼杀在摇篮中。直到有一天,有人告诉你年龄到了,你可以开始谈恋爱了。结果我们不知所措,简直不知道如何去爱了。我就是这一种类型的。
④过于理想的爱情观
身边有很多朋友是爱情至上主义者,也是一个对爱情非常挑剔的人。她们要的不仅有丰厚的物质生活,更有对爱情的挑剔。结果选来选去,总是找不到自己心目中的白马王子。就这样一直到了圣斗士的年纪。
2、改变自己的价值观
父母之所以会逼婚,终究是因为和下一代具有不同的价值观,很多父母秉承着农业社会所遗留下来的思想,观念、文化。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而改变一个人固有的观点真是难上加难。没有一个父母是不爱自己的孩子的。但有时父母不自觉的成为挥刀砍向自由的刽子手,成为一名道德的绑架者。
身边见过太多这样的唠叨,比如: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传宗接代是人生最重要的任务;将结婚生子上升到孝顺的高度,对子女进行道德绑架;
我把你养那么大,你就要听我的;做父母的是为你好,即使有做的不对的地方,你也不能怨我。其实这间接的反映了和子女的权力之争(希望当子女人生的主人);
你不结婚就是没人要,每人要就是给我丢脸。干涉你的人生,对你没有基本的尊重。父母体会的更多是自己丢面子的心理,不少人总是指着孩子的鼻子骂“你丢死我人了”,却难得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也隐含了面子之争。
当然这也和父母的生存焦虑感有关。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父母一代在快速的老去,新的生活压力倍增,生存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很大的难题,也有的父母担心自己老去时,孩子没有得到很好的照顾。所以,就能热切的希望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为自己的孩子谋得一个佳侣来照顾孩子的生活。
三、和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
面对逼婚,孩子通常有以下几种反应:
1、打不死的小强,沉默不语型。其实这也隐含了一种冷暴力。
2、激烈者做出种种轻生行为,越来越多的青年选取此种手段。
3、哄骗型,利用“家人租赁”行为欺骗自己的父母。近年来这个词语真的比较热门,此业务最先兴于日本,后来在中国越来越流行。
其实,这些都是没有进行有效沟通的表现。如果父母和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能够抛却自己的面子、焦虑、压力,真正心平气和的站在孩子的面前,理解孩子的感受,赢得孩子的尊重,相信孩子不会再感觉迷茫。进行有效的选择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