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学习之余,总得出门溜达溜达,一来活动活动久坐积劳的筋骨,二来呼吸下外面的新鲜空气,增长些对本地的见闻。
上周末的一个下午,我独自一人去了定慧寺。这周六下午,也就是昨天,我又一个人跑去了寒山寺。
定慧寺不大,处在一片比较古朴的民居之中。入得庙门,越过门廊后面的一堵影壁墙,就来到一个小庭院般的过道,再往里走,寺庙的正殿豁然可见。
正殿的前面更像是一个操场,近似一个长方形,大概有半个足球场那么大。向正殿望去,最夺人眼球的,是正殿前面的两株树干挺拔、枝叶繁茂的银杏树,据称是两株“网红树”,大概是因为两棵树的造型俊挺,金秋一到,鲜黄的银杏叶,把整个定慧寺装点得一片玄黄,与整个寺庙的黄色墙面,相印成趣,在秋高气爽,云淡风轻的渲染下,使得整个佛门净地,更显庄严,且又不输生趣。
大殿门口的台阶上以及紧挨着的操场上,不知何人用已略微灰黄的银杏叶分别摆成了一个心形和佛家卍字的造型。看来佛门也并不总是那么尊严肃穆,还是自有其创意和乐趣的。
大殿后面紧邻着的便是一个佛教研习道场,除此之外再没有其他建筑。在大殿的右前方,有厨房和住宿的地方。
我绕着不大的寺院转了一圈便出来了。走在寺庙门口古老的错落斑驳的石板路上,置身街道两旁低矮的典型江南民居中,江南冬日西斜映照的氤氲,我在那么一瞬间感觉走到历史深处。
定慧寺的旁边不远,就是苏州古代石刻艺术博物馆,又叫做“双塔”,因为里面耸里着两座高塔。我买了一张8元的门票,进入其中一探究竟,和定慧寺差不多面积的博物馆,原来也是一座古老寺庙的遗址。由于年久失修,早先的寺庙早已荡然无存,只剩些残垣断壁,主建筑遗址的四周,就顺势摆放陈列了许多古代的石刻物件,年代从唐宋明清都有,种类也很混杂。由于天色不早,我来不及细看,走马观花兜一圈便出来了。
因为回程需要坐地铁,我刻意不从来时的地铁站上车,而是穿过一片老城的居民区,走到前一站地铁站上车。这一片居民区,也用巷弄这样的名称,最后走的一段,赫然叫“甲辰巷”,从六十甲子中抽出一个组合来命名一条巷子,也是挺有创意的,只是不知真实的取名原因为何。
走到地铁站时,突然发现有一个“平江历史文化街区”,遂决定前往看看。原来是一处复古的城墙游览区,也是在原古迹的遗址上,进行翻修装饰,变成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我就在城墙的苏州大学这一头看了看,有个干将铸剑的台子。苏州的历史确实久远深厚,随便走动几步,就能碰到春秋或唐宋时的遗迹。在空间上,我们与古人在这里重叠;在时间上,我们又通过这些古物与古人相接,多么奇妙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