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了一天班,夜幕低垂才归家,疲倦不堪,吃完晚饭倒头便昏睡过去了。我太高估自己的身体了。于是,今天大部分的时间又都在床上度过,来偿还昨天的消耗。不想大半天的时间又都花在了东野圭吾的这本《彷徨之刃》上。于我,小说都是有毒的,必须一天内看完,尤其是东野圭吾的小说,读不完甚至还会熬夜。
不久前读的《恶意》,是一部以多角度叙述铺陈真相的小说,胜在形式。而这部《彷徨之刃》,是一部发人深省的小说,胜在主题——当法律无法有效惩处恶性的行为的时候,该怎么办?
主人公长峰先生的女儿在一次烟火晚会后被三个未成年少年绑架,并且死在他们残暴施虐的过程中。当长峰把惩处坏人的希望寄托在警方后,他发现他们根本不可能惩处凶手——因为凶手有《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庇佑。所以,当他接到神秘男子的电话留言后,直奔凶手住处,在看完凶手对他女儿凌辱的视频后,愤然杀死了刚进家门的凶手之一。随后,在整部小说中,长峰先生一直奔波在寻找另一凶手的道路上,他要在警察找到凶手之前将他杀害,为女儿复仇。
除了长峰先生,这本小说里还有很多痛失孩子的父母。千晶被这群人羞辱之后上吊自杀,他的父亲与长峰先生一样愤怒,也想找到凶手复仇。久冢警官的儿子死于车祸。和佳子的孩子死于玩滑滑梯过程中的意外颈骨骨折。这些人虽然与长峰毫无关系,却都在默默地支持他。尤其是和佳子,更是帮助他躲藏,帮他四处搜寻凶手的藏身之地。其实在小说的结尾,不难看出,久冢警官曾向长峰通风报信,告诉他凶手藏在长野的别墅。他们在帮长峰,何尝不是在帮自己呢?他们无法为自己的孩子做什么了,然后把这种情愫转嫁到了长峰的身上,所以他们并不是同情长峰,而是自我救赎。
孩子是被孩子害死的。而孩子都是被父母害的。凶手之一的伴崎敦也,父母害怕被他施以暴力,就给他在外面租了个公寓,名义上说得好,想让他安安静静地学习,其实是放任自流。而那公寓正好是多次施暴的场地,太具有讽刺意味了。另一个凶手菅野快儿,父母离异,跟着一个不怎么管他的母亲,畸形的家庭定然是快儿暴戾性格的温床。
“养不教,父之过”,良好家庭教育的缺失正是社会暴力的根源。可是,这两个孩子的父母一点都没有承认自己的孩子有过错,更不会承认自己有错,这样的父母太可怕了,他们完全是凶案的潜在帮凶。
这让我想到了前几年发生在太仓街头的一起交通事故。一个未成年私自挪用家长的借车卡借取了电动汽车。夜色昏暗,他的车撞飞了一个男人,这男人后送医院后不治身亡。而这男人的妻子还在孕期,他的父母把他当作家里的顶梁柱。但就是因为撞他是一个未成年人,法律对凶手的制裁根本无法抚平受害者家庭心头的巨大伤痛。据说这个少年的父亲曾经教过他如何开车,然后少年就蠢蠢欲动,最终酿成大祸。
突然觉得未成年人的监护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可是,当下有多少监护人是合格的呢?
“勿以恶小而为之”,这句话应该从小灌输,不要觉得小孩子平时和同学小打小闹只是孩子间的游戏行为,也不能以此为孩子开脱。就如这部小说里写的久冢警官经办的一个案件,一群中学生因为玩的事情把一个男孩殴打,还用打火机不停地烧他的皮肤,最终导致男孩死亡。但那群孩子并没有觉得自己哪里做错了,有的父母甚至还安慰“没关系,马上就可以出去了”,因为他们是知道未成年保护法会让他们免遭责罚,他们的父母更是替他们打了强心剂。可以说,父母的纵容是“恶”得以蔓延开来的重要因素——没有哪个孩子一点点小就能够肆无忌惮,大都是“我爸是李刚”般的有恃无恐。
法律管不到的地方,法律管不好的地方,到底该怎么办呢?我觉得得由家庭来承担,得由父母了负责!长峰先生的行动,大概就是东野圭吾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