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是指积久养成的生活方式。今泛指一地方的风俗、社会习俗、道德传统等通过实践或经验而适应习惯于做艰苦工作。
1、马克·吐温说:习惯就是习惯,谁也不能将其扔出窗外,只能一步一步地引下楼。 2、孔子说:少年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那么,这些名言也蕴含着一个个深刻的道理。就好比说: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行为;有什么样的行为,就有什么样的习惯;有什么样的习惯,就有什么样的性格;有什么样的性格,就有什么样的命运。
接着,习惯分为两种,一种是好习惯、一种是坏习惯!就好比说:好习惯终身受益,坏习惯毁你一生。
不信?不妨看一看下面例子(前一个是好习惯的例子,后一个是坏习惯的例子。
我读到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家要求很高的跨国公司招聘员工,一些学历水平、身高相貌等客观条件都很不错的年轻人,过五关斩六将,进入最后一关——面试。可是,未曾想到,没有提问,没有出题,短短10分钟,他们都失败了。原来总经理借故离开了5分钟,这些年轻人便得意非凡,围着总结理的大写字台,看看这个材料,翻翻那个资料。5分钟后,总经理回来了,他宣布:“面试结束。”大家很纳闷,总结理解释说:“很遗憾,你们没有一个被录取,因为公司从来不录取那些乱翻东西的人。”这些年轻人听了觉得很惊讶:“我们长这么大,从没觉得乱翻别人的东西是多大的错,有这么严重!”读到这里,我感到非常赞同这家公司选人的方法技巧。知识、能力的确非常重要,但每个人的习惯不同,好的习惯能为你插上成功的翅膀。不经意间,助你一臂之力;而一个坏习惯也会让你从悬崖上重重地摔下。所以,细节决定命运,细节决定成败,细节决定人生的走向。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历史上这两个细节对此作了诠释。从今天起养成好习惯,明天成就未来。
我还读到这样一个故事:一家要求很高的跨国公司招聘员工,一些学历水平、身高相貌等客观条件都很不错的年轻人,过五关斩六将,进入最后一关——面试。可是,未曾想到,没有提问,没有出题,短短10分钟,他们面完试后,结果张三被录取了。总经理让张三去买给总经理买水喝,结果张三离开办公室的最后的举动随手抠了一下鼻屎,结果这一小小的举动被总经理看见了。最后,总经理说:“你可以不用来了!”张三便失望地走了。
所以,习惯很重要。
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21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即同一个动作,重复21天就会变成习惯性的动作;同样道理,任何一个想法,重复21天,或者重复验证21次,就会变成习惯性想法。所以,一个观念如果被别人或者自己验证了21次以上,它一定已经变成了你的信念。
习惯的形成大致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7天左右。此阶段的特征是“刻意,不自然”。你需要十分刻意提醒自己改变,而你也会觉得有些不自然,不舒服。
第二阶段:7~21天左右。不要放弃第一阶段的努力,继续重复,跨入第二阶段。此阶段的特征是:“刻意,自然”。你已经觉得比较自然,比较舒服了,但是一不留意,你还会回复到从前。因此,你还需要刻意提醒自己改变。
第三阶段:21~90天左右。此阶段的特征是“不经意,自然”,其实这就是习惯。这一阶段被称为“习惯性的稳定期”。一旦跨入此阶段,一个人已经完成了自我改造,这项习惯就已经成为他生命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会自然而然地不停地为人们“效劳”。
做一个有计划的成功者,去有计划地为自己塑造好习惯。当然,因为与之相对应的坏习惯已经十分顽固,因此要形成某些好习惯时,你可能需要花更多的力气同时去克服坏习惯。
中国有句古训: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句话的涵义有两层:人的本性是很难改变的;人的本性虽然很难改变,但并非改变不了,只是难了一点而已。
改掉一个坏习惯为什么会这么困难呢?只是因为你的思想意识处在矛盾中,任何一种习惯的形成,是因为你在这样做时,会得到一时的快感,而且这种快感有无比的诱惑力,使它变得难以抗拒。
所以要改掉一个坏习惯,首先,你就要激发自己的欲望,让要改掉一个坏习惯的欲望,比想坚持它的欲望更强烈,这样你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假如我们的本性中有一些阻碍成功的因素,我们如果不改变,岂不是注定要失败?如果你对改变自己的劣根性没有信心,裹足不前,请扪心自问:我是要快乐与成功,还是要痛苦与失败?不改变,就意味着失败;要快乐,要成功,就别无选择,只有立即改变。
成功其实是很简单的。重复的行为就能形成习惯,良好的习惯就能导向成功,所以,成功也就是简单的事情反复地做。
习惯的形成是有意识选择的结果,既然是有意识选择的结果,那我们也可以再通过有意识的选择,来改掉它。所以你有自由选择好的或者坏的习惯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