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儿不一定能防老,多子不一定多福!
在我刚去乡镇参加工作不久的时候,我亲自和村社干部一起去调解过养老纠纷。这个家庭有六个儿子,都有家室,但就是因家庭矛盾造成互相推脱,没有一个人愿意去赡养他们刚失去丈夫,没有了生活能力的,八十多岁的母亲,让其衣食无着落。经过反复艰难协调,最终达成一致,形成书面约定,每户轮流供吃两月,医药等用费均摊得也解决。这给我们古训的“养儿防老,多子多福”一记响亮的耳光。
在那个家庭,我看到老人是一种伤心、无助和无奈。那个母亲和丈夫辛辛苦苦养育了六个儿子,却没有一个愿意给予一丝一毫的回报。她只能独自承受着生活的凄苦和孤独。
另一个家庭是我熟悉的人家,老人夫妻俩养育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在孩子未成年时父亲因病去世,由母亲一人含辛茹苦将他们养大,现都成家立业,儿孙满堂。这个母亲年轻时勤劳且为人不错,善待家人邻里,也没有什么恶习。但就是这样一个已经近九十岁的母亲,只能依靠国家发的那点基本养老金过日子。她孤独地吃住在一间阴暗潮湿的破屋里,儿女都住在附近,不知什么原因,三个儿女从不管她吃喝住穿,生病冷暖,就连最基本的洗衣做饭打扫卫生都不愿意去帮去做。应该是一年到头不得洗一次澡洗一次头,衣服被絮烂且脏,屋里人都进不去,这哪是人过的环境和日子,这样的场景,我感到非常痛心,不忍直视。大家进行过认真分析,应该没有什么原因,也无论什么原因都不该是这个惨景!
再来看看另外现代的两个家庭,都是独生儿子,一个是个瘾君子,有一个好好的职业因故丢掉,至妻子离婚,把一个几岁的孩子丢给父母抚养。另一个家庭中的儿子非常不争气,屡教不改,不听劝阻,执意长期炒弄股票,赔了亏了三番五次都不收手,把父母的积蓄赔去不少,让自己也举步维艰。这两个家庭的儿子都没有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还让父母承受了巨大的痛苦和压力。
这些故事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养儿不一定能防老,多子不一定多福。
以上是特例,但绝不是极个别,还有各种各样不同情况不得儿女回报的。
养育子女,真是一个系统工程,所付出的艰辛是难以用语言来形容的,如果辛辛苦苦把他们培养成人后,他们没有一点感恩的心,不思一点回报,甚至还给你增加负担,剥夺你的财富,真是情何以堪!
我们要从这几个事例中思考问题,要切实树立正确生育观和转变教育方式,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和社会环境,让每个孩子都能学会承担责任和有感恩之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老有所养,幼有所长”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