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处理技术主要有污泥浓缩脱水、好氧消化、厌氧消化、干化、堆肥和焚烧等。污泥处置技术主要有填埋(包括地面、地下和水中)和土地利用。有些人错误地认为污泥干化焚烧是当前最先进的污泥处理技术,代表污泥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因而不加分析地加以推广。个别企业以盈利为目的,一味的夸大其先进性,对很多不了解的人造成了误导。
一、污泥处理处置存在的问题
1、污泥处理率极低
早期污水厂甚至忽略污泥处理单元,只进行污水处理,污泥却被随意倾倒在湖泊,沟壑、良田中。还有一些污水厂为节省费用,空置污泥处理设施,将污泥随意排放。我国污水处理厂所产生的污泥有80%以上没有得到妥善处理。
2、重水轻泥、污泥处理发展滞后
近几年环保领域的水处理发展迅速,但是污泥处理却比起十几年前依旧没有太大的进步。被无害化处理的污泥比例低,多数污泥排入环境还是有害的,甚至违法偷排事件屡见不鲜。这是由于“重水轻泥”的不成熟处理思路造成的。
3、技术路线生搬硬套
污泥处理技术主要有污泥浓缩脱水、好氧消化、厌氧消化、干化、堆肥和焚烧等。污泥处置技术主要有填埋(包括地面、地下和水中)和土地利用。
比如,有些人错误地认为污泥干化焚烧是当前最先进的污泥处理技术,代表污泥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因而不加分析地加以推广。个别企业以盈利为目的,一味的夸大其先进性,对很多不了解的人造成了误导。
4、监管有难度
由于长期以来对污泥处理的忽视以及污泥排放的间歇性,导致政府有关部门对污泥的监管困难。
5、付费机制不完善
在污水处理费用中征收污泥处理费用是大势所趋,但从当前情况来看,处置费用的征需存在较大阻力。我国现行收取的污水处理费用较低,尚无法保证污水厂的正常运行,而推行在污水处理费中加入污泥处理、处置费,又将在一定程度上加重被征收者的经济负担。因此,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补贴将是污泥处理处置资金的主要来源。
目前国内已经有部分城市对污泥处理处置给予补贴,由于处理方案不同等因素造成标准不一,污泥处理产业很难自己盈利,运转严重依靠政府补贴。同时,补贴覆盖范围明显不足。
技术层面上,极有可能改变过去以填埋为主的处置路线;
经济层面上,或将要求针对污泥处理处置的补贴在全国范围推广,同时明确补贴标准。
虽然有众多条文规定污水处理费应包含污泥处理成本,但目前将污泥处理费纳入污水费用的地方仅为北京市、江苏省太湖地区、常州市、广州市,且占比较低。
6、“资源化”不是最终目的,保护生态环境才是最终目的
误认为污泥就是资源, 强调污泥处理处置的资源化和经济效益, 并以资源化为首要目的。个别企业利用这一误区强调个别单元工艺可以实现能量回收和物质回用, 割裂其他处理处置过程需要投入的能量和费用, 误导了技术的选取和对污泥资源化的认识。
污泥处理处置应该以“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为目的, “资源化”并不是最终的目的,应尽可能利用污泥处理处置过程中的能量和物质,以实现经济效益和节约能源的效果,实现其资源价值。
二、如何解决污泥难题
1、明确责任主体,健全管理体制
污水处理厂是政府的实施机构,不能独立承担责任。政府应加大对于污泥处置的资金投入,给予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实施将污泥处理费纳入污水处理费。
2、企业和政府应该把污泥处置当做是责任
如果污泥处理处置不当,污水处理企业将承担首要责任,当然其前提是污水收费必须包含污泥处理所需的费用。
3、技术路线的选择需要因地制宜
不同地区的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产生的污泥物理、化学和生物特征具有明显区别,因此建议在选择工艺路线时应综合考虑污泥泥质特征、地理位置、环境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因地制宜地确定污泥处理处置方式。
4、改革污水处理工艺,从源头对污泥进行减量化处理
利用青藤环境污泥消减工艺,对水处理工艺进行改进和优化,从源头削减污泥的生产量,实现污水处理行业可持续发展。
青藤环境污泥消减技术,运用高级催化氧化工艺(MNR)技术,专门用于去除废水中难降解有机物的深度处理。通过MNR工艺改造污水处理流程,可实现污泥减量超90%,实现有机污泥零排放,剩余的主要是砂子、钙镁沉淀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