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执行力就是,先知道,后学到,再做到……
不关你的执行力强不强,你知道总有一些人执行力很强。即便你执行力不够,你也知道执行力很重要,是不是?当我们面对一项任务时,所谓的执行力还有另外一个定义:
一个人是否清楚的知道怎么一步一步做下去。
任务→会就做/不会就学→学会→动手去做→持续去做→搞定
很多人执行能力不强,应试教育负有很大责任。一项任务的完成,最开始的很重要的一部分工作是:制定计划。在应试教育环境下,这部分工作是由老师或者教材完成,学生只需要按照老师教材说的去执行就可以,这样难度自然减少。
但是很少有人教你如何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执行过程中如何处理各种突发状况等等。
面对这样的情况,首先我们要面对承认自己确实缺少这部分能力的培养和经验,承认才有可能改变;其次,现在就开始针对小事,一步步制定完成它所需要的步骤。并用行动对它进行校验修正。这是提升执行能力必经的过程,没人可以跳过。
如果你会做,那直接去做就是;不会当然就得学,学会了就可以开始了;如果学不会,那难道不是应该继续学吗?
可绝大多数人在这里就不了了之了,还有更气人的:
明知道任务每一步都应该怎么做,但就是不做,没做;也不是不想做,反正不是今天,明天呗……
最气人的情况是这样:
知道怎么做,很早也就做过了,就是没有持续做……反正也不知道为啥。
绝大部分人面对任务,终生在处在下面的循环中:
不知道怎么做→学不会就不学了……
不知道怎么做→学会了→做了一段时间就放弃……
知道怎么做→明天在做呗→反正不是今天做……
正确的路径上面已经展现了,绝大部分人也知道应该走那条路径,可不知道为什么,最终就是没有走在那条路线上……我都听见你的叹息声了!
02
我们总是擅长把不必要的事情一做到底,而面对有必要对我们有好处的事情则往往没有执行力。
执行力我们每个人都有,并且有很强的执行力,只不过,比较奇怪的是,想起来也比较让我们生气的是:
我们都格外擅长把没必要的事情一做到底……
比如,抽烟喝酒。我事实上知道抽烟这事没必要,喝酒这事而已没必要,甚至还有害健康。但是我还是很自然而然的把抽烟喝酒坚持到底。并且我还很冷静的得出符合逻辑的结论,戒烟戒酒没有必要。
每个人都有这种能力,比如女生总是喜欢问自己男友“你爱我吗?”“是不是最爱我?”每天恨不得问上个一万两千次……有必要吗?事实上完全没必要,但就是能够坚持到底的问,贯彻到底的问……
还有手机,自从有了智能手机,很多人一分钟会看好几次,仔细想想可能也不知道到底在看什么?即便知道自己在看看微信,刷刷朋友圈,但是,有必要吗?但就是手里没有手机就空荡荡……手机已经彻底成为每个人身体的一部分了。
抽烟,喝酒,不停刷手机,这些事情有必要做吗?——为什么我们竟然能够将它们坚持到底,执行到底而不觉得困难?
又,没必要甚至有害健康的事情上我们的执行力都如此强,然而有必要对自己有好处的事情却往往没有执行力?——匪夷所思!
为什么在一些不必要的事情上表现出非常强的执行力,是因为在执行力被培养出来之前,我们还不会问自己一个问题:
什么更重要?
我们总是在小事上格外计较,大事上又显得格外宽容。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在淘宝货比三家,花费好几个小时就为了选择一个性价比高的鞋子;而面对选择专业和工作的时候往往没有花费那么多心思,而这些事情比那双鞋子显然重要得多。
我们注意力的总量是有限的,消耗在琐事上的越多,用在正事上的就越少。更重要的是,你在琐事上投入的注意力时间越多,相当于在练习琐事,自然这部分能力就会提升,与之相对的做大事判断的能力就会减弱。
03
人类大脑的三个层次:鳄鱼大脑(直觉黑马);猴子大脑(情绪白马);前脑额叶(理性骑手)
这也许是个公开的秘密:
我们的身体里不止有一个自我。
关于“不止有一个自我”这事,很早就有人意识到了,只不过长期以来没有一个合理精准的解释。两千多年前,苏格拉底和菲德罗就讨论过这事,柏拉图做了记录。苏格拉底相信聪明的人不需要做记录,还好柏拉图觉得自己笨,把当时的对话记录下来了。
他们当时认为,人的灵魂有三重本质,还为此画了一幅画,一个骑手,屈驾着一黑一白两匹马拉着的战车。黑马代表欲望灵魂,白马代表意志灵魂,骑手则是理性灵魂,屈驾这两匹神驹勇往直前……
心理学发展早期,弗洛伊德把这个类比换成了另一个类比:完整的人各有三部分构成,本我,自我和超我……
近二十年来脑科学迅猛发展,我们有了足够的科学技术去研究我们的大脑够早和运行机理,乃至于我们今天对自己那个好像是天然的精神分裂有了彻底清除的解释。
我们的大脑分为三层,最里面一层在爬行动物时代就发展好了,称之为“鳄鱼大脑”它用来指导我们身体完成各种应激反应,就像鳄鱼。鳄鱼只有着一层大脑,没有理性,没有情绪。只有五种应激反应,就在地球上生存了那么多年:
入侵者是同类,同性,且并不比自己更强壮,那么Fight!(揍他)
入侵者是同类,同性,且比自己更强壮,那么Flee!(快闪)
入侵者是同类,异性,那么Fuck!(**)
入侵者不是同类,不管同性异性,只要不必自己强壮,那么Feed!(吃它)
以上皆不是,那么Freeze……(与我无关一动不动)
人类第二层大脑在哺乳动物时代就发展出来了,“猴子大脑”。简单来说,这层大脑用来生成各种情绪,比如基础的恐惧,兴奋等,这样的情绪实际上是对外界刺激的综合高级反映,感受到危险要产生恐惧,以便迅速逃离,见到猎物要产生兴奋,以便调动各个关节,肌肉协调起来产生足够效率……宠物虽然没有理性,但是也会开心难过兴奋害怕……
人类最终发展出几乎独一无二的第三层大脑——前脑额叶。不夸张地说,人类所有文明都是建立在前脑额叶之上或之中。
04
学识告诉我们:要尽可能让前脑额叶更发达,才能改进战车性能,让黑马白马骑手相互配合
每个人都经历过“大脑一片空白”的瞬间,你知道那时候你体内发生了什么事吗?大致上是这样的:
我们的脑细胞活跃需要大量的能量,比如氧分,血糖……
心脏位置决定了大脑所需的能量,最先输送到大脑内层,即,鳄鱼大脑,然后才能到猴子大脑,最后才能抵达前脑额叶区域……
当我们受到突然惊吓,或者突然的情绪激动,最内两层脑细胞最先活跃起来,用掉了大部分能量,于是最外层的前脑额叶完全没有能量供给,于是只能“暂时休眠”……
所谓更理性的人,只不过是前脑额叶更为发达。
小时候我们接受的教育通常是不讲理的。面对毅力,耐心,勤奋这些优秀品质,我们只能在精神上督促自己,或者经常看看名人故事激励自己。
等到我们元认知能力开启之后,就发现,这些优秀的品质并非简单依靠我们的意念,而是可以通过科学的研究和合理的方法来培养。性格决定命运,那么什么决定性格呢?
学识决定性格——性格是一次次行动塑造的,行动是由思考产生的,思考质量是由学识决定的。
当我们知道真正主导理性的大脑区域,我们就能有针对性的对此进行训练,就好像知道锻炼方法然后行动,我们能够更健康一样。任何能力的训练都有配套的方法。
联系下那驾马车,
黑马:“鳄鱼大脑”(直觉);
白马:“猴子大脑”(情绪);
骑手:“前脑额叶”(理智/元认知);
最初的时候,我们的战车是这样的:
黑马很强大(直觉);
白马次之(情绪);
骑手还是个娃娃(理智/元认知);
在我们的语境里,“理智”和“元认知”常常是可以互换的。
所以战车其实挺烂的,跑起来速度慢并且没有方向,甚至会在原地转圈,马不听话,骑手太小啥都不会……一旦如此理解,我们马上就会反应过来我们真正的任务是什么了:
想尽一切办法改进战车的性能;
想办法让骑手尽快成长;
想办法让黑马和白马一样强大;
让他们三个配合得很好;
05
黑马(直觉)只是小孩,耐心教育就可以,不需要干掉小孩。直觉情绪理智不是对立的。
首先有一个普遍错误的认识需要纠正:
人们常常把理智与情绪,直觉错误的对立起来。
好像:
理智最高级,我们只需要理智就够了;
情绪一点用也没有,有也只能有坏处;
直觉都是错的,尽管有些人直觉厉害;
这其实是非常荒谬的,就好像黑马白马骑手明明是一家人,是一个整体,现在非要离间人家,而且“科学的”“有理有据的”让这一家分崩离析。于是连带出现一系列貌似合理最终不仅不起作用还起反作用的理论与建议。
比如,“最大的敌人是自己”“一定要战胜自己”……这种说法不仅是错的,还是有害的,违背事实的。他们相互之间根本不应该以干掉对方为目的,应该是和睦相处。
我们必须接受这个事实:黑马白马骑手相互谁也干不掉谁。并且,黑马被干掉,白马被干掉,那骑手屈驾谁呢?战车还能跑吗?
也不应该先入为主的用道德判断衡量他们。人们常常为黑马的想法感到羞耻。但这是不对的,有害的,也是违背事实的。历史上有很多记载,比如某个传教士因为自己的性欲太强,总是在不恰当的时候勃起,而羞愤难当,最后极端的用石头砸烂自己的生殖器……对于黑马,我们要像对待小孩子一样,耐心调教才对,而不应该是:小孩太不烦人,干掉算了!
我们的记忆力并不靠谱,但是往往大多数人对它却很有信心。认为听过的道理怎么可能忘呢?尤其是那类提壶灌顶的道理。但实际情况是过不了多久我们就会忘记当初听过的那个道理。
正常人的记忆都是这样,所以大家一定要记录自己的思考,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之前的文章我们说道如何能够持续做一件事情:
1,赋予重大意义;
2,想清楚自己做成了会和哪类人是一样的;
3,想清楚自己没做成和哪类人是一样,他们的生活有多惨;
4,找到拥有这项技能的群体,核桃苗攻读大量时光;
我们只能够持续执行,其实和专栏的众多战友的鼓励,看到他们的进步也是密不可分的。
有时候,我们的脑中会闪过一些“邪念”,但并不是说我们就是坏人了。
有科学的解释,是我们的大脑中原本一些没有关联的脑细胞(神经元)意外的关联了一下。可以类比成大脑在跟自己玩,瞎搞胡搞,弄出一些意外的念头——他就是在好奇左一下,右一下跟自己玩呢。
出现那个“邪念”,你吓着了,“我怎么这么邪恶?”这不仅不是坏事,还是好事,因为你的元认知能力作出了判断,“这样是不对的,不好的。”你的元认知在正常工作,清晰的告诉自己这个关联是没有必要的,没用处的……
反应过来了吗?邪念和灵感产生的过程是一样的。要做的并不是“消除邪念,消灭诱惑”,而是让元认知正常工作,区分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什么是更好,什么是最好。
06
情绪是理智的快捷方式,直觉是情绪的快捷方式。直觉是可以选择习得的,骑手学会应用教给白马(变成情绪),白马学会应用后教给黑马(内化直觉)。
在进一步,白马有白马的用处,黑马有黑马的用处。他们之间不仅谁都不能消灭谁,相反,他们是相互需要的,离开谁都不幸!也就是说,直觉有直觉的用处;情绪有情绪的用处;元认知有元认知的用处,各司其职,相互配合才厉害,以下理解才是真正有意义的深刻理解:
情绪是理智的快捷方式;
直觉是情绪的快捷方式;
直觉(黑马)比情绪(白马)反应快,情绪的反应比理智(骑手)更快些,这是生理结构构成的,因为黑马离心脏最近,所以最先获得能量供给,然后是白马,最后是骑手……
这也是为什么刚开始的时候,唤醒骑手(理性/元认知)都很难(他还是个娃娃),让它成长更难。
不过随着骑手的成长,他会把自己习得的本领直接建立一个“快捷方式”固化到白马身上,这样明显处理起来更快,你已经有过深刻体会:
过去的你,误以为金钱最重要,而不知道注意力的宝贵。于是你整天浪费自己注意力呆在那三大坑里幸福地活着……那时候的你,看热闹,随大流,操碎别人的心,并且你不知道你在坑里,于是常常情绪不错,只是偶尔元认知在审视自己现状的时候,有点难过而已……
后来你元认知升级了,建立了新的价值观“注意力>时间>金钱”,你从那三个坑里出来了,你关掉朋友圈,不再关心新闻热点,不在好为人师,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更重要的事情上,成长,家庭……你情绪开始反过来了,有人跟你讨论热点你觉得无聊,有人随大流,你却很淡定,有人操别人的心,你觉得有点可笑……
所以事实上完全没有必要控制情绪,消灭情绪。最有效的“调教白马”的方式是,不断学习新的概念,打磨更新概念,把正确清晰的概念之间建立关联,不断锤炼更好的价值观,通过反复思考,反复应用,而后教给白马。即建立正确的情绪。最神奇的是,新知识新技能白马用的多了,它还能把新东西传递给黑马,而黑马的反应更快。
那些被描述“看得准”的人,通常表示靠直觉,总是“不知道为什么,第一次见到那人就觉得他是那样的……”事实上,并不是天生的直觉,是后天习得的。
先是骑手学会,然后大量重复应用,最后传递给白马,继续大量重复应用,黑马也学会了!而整个过程发生在很久以前,于是,他们的真实感受就是“不知道为什么,直觉告诉我……”
直觉是可以习得的,培养的。骑手先学会,然后交给白马,建立正确的情绪,通过反复应用,黑马学会了,内化成直觉。
07
建立更好的快捷方式:习得新的技能,通过反复应用,内化成直觉,变成“不假思索”的本能反应。
每一次举重若轻的背后,又有相应的付出和努力。评估一个人能力,不应该只看他表面的努力,而要看到他在背后付出的汗水,因为这部分没人能看到,最终却能对结果产生重大影响。
《托福的核心词汇21天突破》卖得很好,我花了9个月时间,最有创意的部分第一个月就已经完成了,剩下的8个月时间就是简单的复制粘贴,编辑,整理,审阅,修改,回顾……最终,这8个月的没有技术含量的努力也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有一本书《决断两秒间》,说的就是专业人士如何形成正确的直觉。卖油翁,熟能生巧也是这个道理。每天花一些时间打磨技能,一年时间就能收获显著效果。
建立更重要,更有效的快捷方式(情绪与直觉),本质上就是把学到的东西内化的过程。所以情绪和直觉都是可以习得的。
美联航事件发生之后,群众很愤怒,这也没错,情绪是正常的;巴菲特呢?也很愤怒,还很高兴,直觉告诉他机会来了!一个垄断企业的股价断崖式下跌,还有比这更好的机会吗?于是,理智大幅加仓……同时,他还公正冷静的批评美联航,希望他们改进——如此这般,股价也能够回到正常水平。学吧学吧!看人家的白马黑马,看人家的骑手!
还有,黑马白马和骑手,最终也都不完美。
人们总幻想自己能够“改头换面”“重新做人”,这还是错的,也是根本不可能的。从一开始吗,他们就是不完美的。后面的成长过程中,他们三个跟现实中的所有东西一样,都是连滚带爬,挣扎着成长,时不时犯错,是不是还会搞出一些“无法弥补”的罪过……他们和我们一样不是电脑,没有格式化硬盘重新安装干净操作系统的功能。我们都一样吗,只能将就着继续,挣扎着承受历史的结果继续……并且,这三个家伙都是一家人,各自都有优点和缺点,虽然有时候配合不佳,但最终相互要容忍,促进,出了错一起承担,做好了再接再厉。
最后,更深刻理解“快捷方式”建立的过程——习得新知识的内化。需要很长时间,需要很多重复,需要很多次应用,直至能够“不假思索”的完成。
很多人对教育只有肤浅的理解。也不可能对自我教育有正确的理解。
认为告知就是教育,误以为知道就完成了自我教育。殊不知那只是最肤浅的不走,完全忽略了另外两个重大环节:内化与生产。
前面反复提到了两个词:重复和应用。
重复就是内化的过程,卖油翁说的“无它手熟尔!”就是内化完成的结果。我们开车从笨拙到熟练,在这个过程中,所有人都一样能够感受到大脑神奇的力量——到最后,大脑已经把方向盘,刹车,油门内化成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当需要左转的时候,瞟一眼反光镜,自然的松开油门减速,方向盘已核实的速度转到合适的程度,转弯完成后略微松开方向盘让他回轮,等到车身摆正握紧方向盘让他停在合适的位置,右脚早已经离开刹车,踩在油门上逐渐加速……按方向盘就好像长在你手上,那油门,刹车就好像长在你脚上,完全是一体的,这就是内化的过程。
而生产,就是反复“应用”那些用过重复而完成的内化新技能,通过产出反过来进一步强化哪些新技能。
写作就是反复思考,反复输出思考结果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更强的逻辑能力被内化,更强的表达能力被内化,更强的沟通能力被内化,更强的感染能力被内化,并且,这一切的原因和结果都是元认知能力的不断强化与内化。
于是,最终,没有产出的教育,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这就是为什么过往的教育总是失败的根本原因。自我教育失败的原因也一样,不生产,实际上什么都没有,能识字看书,缺什么都做不出来,还有比这样更废物的吗?
我一向认为,想明白的人都有很强的执行力。执行力这个东西,不是单独存在的,他只是“想明白”这个动作的自然结果。
而一切的半途而废,最合理科学的解释:重复与应用的次数不够,内化没有完成,大脑皮层沟回建立失败,应该建立连接的神经元连接不够强或者断掉了回到原本没有连接的状态……
执行力差还有另外一个解释,也是最重要的解释:
执行力强和差的人,他们不是一个物种,是生活在同一个世界的两个物种,我们生活在各自截然相反的镜像世界里。
你觉得累,并不见得所有人都觉得累,有另外一个物种在健身房跑步,大汗漓淋然后精神焕发;
你觉得无聊,不是所有人都觉得无聊,另外一个物种兴致盎然得干着你完全体会不到快乐的事情;
你觉得幸苦,不见的所有人都觉得幸苦,另外一个物种不吃不喝也要做完,谁敢拦着就跟谁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