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诗人的诫子诗、示儿诗中不厌其烦地对儿子谆谆教诲,要他们勤学上进、胸怀天下。然而,他们描写自己小女的诗却是另一番情态,他们以诗人的敏锐和慈父的怜爱,选取寻常的生活细节,写出了小女儿们逗人喜爱的娇憨,令人哭笑不得的顽劣,展现了自然本真的生命意趣。
娇女诗(节选)
〔西晋〕左思
吾家有娇女,皎皎颇白皙。
小字为纨素,口齿自清历。
鬓发覆广额,双耳似连璧。
明朝弄梳台,黛眉类扫迹。
浓朱衍丹唇,黄吻烂漫赤。
① 小字:即乳名。
② 清历:分明,清楚。
③ 衍:漫,染。
④黄吻:即黄口,本指小孩,这里指小孩的嘴唇。
⑤ 烂漫:淋漓的样子。
赏析
《娇女诗》可能是文学史上第一首以儿童为描写对象的诗歌。诗人以父亲的慈爱,从不同角度品味女儿的可爱。诗人很得意小女儿说话伶俐,夸她“口齿自清历”。又认为她长得美,鬓发盖住前额,双耳白润,像一双美玉。接下来写纨素模仿妈妈对镜化妆的趣事。“明朝弄梳台,黛眉类扫迹”,天一亮她就跑到梳妆台前玩化妆品,把眉毛画得像扫把扫过地的痕迹。“浓朱衍丹唇,黄吻烂漫赤”,她模仿妈妈涂口红,涂得超出了唇线,且颜色过浓,显示出女孩爱美的天性。读到这里,小女儿天真稚气、活泼可爱的种种情态,如在眼前,让人忍俊不禁。
与小女
〔唐〕韦庄
见人初解语呕哑,不肯归眠恋小车。
一夜娇啼缘底事,为嫌衣少缕金华。
① 呕哑:小孩子学说话的声音。
②缕金华:用金线绣的花儿。华:同“花”。
赏析
这是诗人写给自己小女儿的诗。她刚能听懂大人的讲话,就咿咿呀呀地学着说话了。因为爱玩小车迟迟不肯去睡觉。整个晚上哭闹不停,只因为衣服上少了用金线绣的花。全诗抓住了小女孩初学说话、贪玩、爱美、喜欢哭闹的特点,通过对生活琐事的描写,小女孩天真可爱的形象跃然纸上,诗人的爱女之情也溢于笔端。
幼女词
〔唐〕施肩吾
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
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
赏析
此诗集中笔墨,只就一件事写来,以概见幼女的全部天真,勾画出了一幅笔致幽默、妙趣横生的风俗小品画,显示出诗人白描手段的高超。
诗一开始就着力写幼女之“幼”,“才六岁”,“才”,意谓还小着呢,尚“未知巧与拙”。这话除表明“幼”外,表面是说她分不清什么是“巧”、什么是“拙”,其实还意味着因幼稚不免常常弄“巧”成“拙”,做出些令人哭笑不得的事,为后面的“拜新月”埋下伏笔。
时间是七夕,因前面已由“巧”字作了暗示;地点是“堂前”,这是能见“新月”的地方。小女孩干什么呢?她既未和别的孩子一样去寻找萤火,也不向大人索瓜果,却郑重其事地在堂前学着大人“拜新月”呢。读到这里,真是令人忍俊不禁。少女拜月,意在乞巧,而这位“才六岁”的乳臭未干的小女孩拜月,是“不知巧”而乞之啊。这形成一个冲突,幽默滑稽之感即由此产生。小女孩越是弄“巧”学人,便越发不能藏“拙”。这个“小大人”的形象既逗人有趣,又纯真可爱。尽管诗人叙述的语气客观,但“学人”二字却传达出一丝揶揄。
幼女词
〔明〕毛铉
下床着新衣,初学小姑拜。
低头羞见人,双手结裙带。
赏析
全诗仅寥寥数语,便使一个纯真可爱的幼女形象跃然纸上。诗的前两句,写幼女穿上新衣服初次学着成婚时新娘拜堂这件事。这里,由幼女“下床着新衣”的动作引出其“初学小姑拜”的另一动作,并在“学小姑拜”之前着一“初”字,便突出了其情窦初开。诗人写幼女“学小姑拜”,旨在描绘其心理,并未具体描绘她学拜的情景。三、四两句笔锋一转,以幼女的动作摹写其含羞之心态。“羞见人”,这是直接点明幼女害羞,怕别人取笑她“学小姑拜”。“双手结裙带”,这是写幼女以双手抚弄裙带来掩饰其含羞之情。而她要“结裙带”,就得“低头”,其不自然的心理也就被上述自然的动作所掩饰。此诗描绘幼女情态,语言质朴自然,看似信手拈来,却给读者以如临其境、如见其人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