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得说一下自我认知,我不是什么产品大牛,只是“一流的产品经理”,距离大牛还有差距,长处是擅长总结,文字很好也喜欢写作,所以不要脸地说,我写的产品经验深受欢迎。
由于我对产品“质朴的爱好”,我很乐意跟任何人讨论产品话题,微博评论,私信都可以。我也有较小可能回答你关于产品的问题,前提是这个问题勾起了我的兴趣。
以下是在产品交流中,我的个人癖好。
1、有价值的观点才能引发有价值的回复。如果你希望跟我沟通,抛出的不应该是空泛的“你怎么看XXX?”我怎么看关你屁事。但是,如果你先说出自己对XXX的观点,我觉得你的观点很有意思,很可能接着就聊起来了,我说的可能比你还多。
2、如果是向我提问,也应该将问题的背景介绍得清清楚楚,无背景无因缘的问题,和“白血病宝宝急求好心人帮助”有什么区别呢?完整的提问不仅表现了你的诚意(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伸手党),也更容易得到具体而不空泛的回答。
3、原则上我不回答一切新手的问题,因为新手的问题都太蠢了,千篇一律,没法回答。既不是弟妹,又不是炮友,为什么我要费心带你入行呢?这个世界上的好心人很多,找他们去吧。
4、微博的通知机制,导致新消息提示的打扰性超出IM,所以不要用IM的聊天习惯在微博上交流,一次性把话说完整,别切割成N个短句。这是基本的礼数。但微博“未关注人私信”又有个bug,超出一定字数(数了下大概是300字)的私信将被截断,且无法浏览剩余部分,只能在回复后转入私信箱才能看完整。所以也别一次写太长……我都没看完,不知道你到底在讲些什么,怎么回复你嘛。
5、如果我两天没回复,说明对这个话题不感兴趣,喜欢的话题通常会在当天回复。其实我满乐意跟别人聊产品的,团队里都没人主动跟我聊这个,颇郁闷,巴不得在外面多认识一些聊得来的人。
6、由于反社交人格,我很抵触跟不认识的人在线下见面。唯一的例外,是产品做得不错的创业团队,气味相投,有心结交,比如上次见食色和Same团队就很开心。
顺带发发牢骚,这年头收到一个好问题也很难的。
这周在团队内部开了一次产品夜校,回答团队成员的问题,提问大多是“产品经理需要什么技能?”“做产品经过哪些步骤?”“如何看待大公司抄袭?”这些新手问题,泛泛而问也只能泛泛而答,搞得我全场没精打采。
结束之前,终于有人提出了一个好问题:“携程周末为什么不开放用户点评?”这下我就high了,从UGC的不同类型,讲到用户点评的类型与动机,再分析每一类型点评的典型案例,不同场景与不同阶段的做法,以及竞品的数据观测,最后总结为什么目前不开放点评。
可是,这样的具体问题太少太少了。就像一个以前认识的做产品的姑娘,微信上问我“XX产品该怎么做社区呢?”我心想,难道我还要花2个小时去研究你家的产品特性,用户群特征,社区现状与历史吗?如果不了解这些,你觉得我是神仙吗,掐指一算就能告诉你做社区的方法……不不不,姑娘你还是去扶乩吧。
提出这样的问题来,已经说明了自己不适合做产品经理,不如早转型,早超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