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2018.6.6,晚上6.30,先记录今天一部分。
今日教研
一、对于参与教研活动的反思
今天教研要发言。在好几天前开始焦虑,焦虑点是我这学期没做什么太多研究,感觉自己肚子里没货,所以很忐忑。
而事实也确实如此,对于课堂知识的教学,我是非常薄弱的。在教学过程中,还没有掌握对于知识本身的理解、学生学情的掌握和思考,所以整个学年的教学处处存在着问题,不仅是知识没教完,而且对于掌握扎实度也远远不够,这点我万分惶恐,同样也给我敲响警钟,暑假八月有事做了。
所以在这里先预设暑假8月的事情:
1.对于一学年信息科技学科教学内容的大纲,对应知识点。
2.对于项目活动、课堂主题的初步确定。
相信其中第一点就能让我剥一层皮,不过加油!
二、对于教研员的话
周老师提到了,关于成长的问题,给了在座各位一些思考。
在成长中,除了教学过程的成长外,对于教学反思的量化成果(教学论文)也需要不断去积累。在教学过程中的课程案例,通过写文章,不断积累和进步,量化自己的成长。
另外,也可以通过申请小课题,区大课题的方法,对自己的能力进一步去提升和倒逼,让自己不断潜心研究,挖掘新的东西。
这两点,都值得在下一个学年去开始落实。
三、教研活动发言反思
今天准备发言时,似乎没想到想给大家说什么。所以只是流水账地把自己的文章内容表达了一番,却缺少了重点,这也看出自己在准备内容时,没有预设到,从观众的角度思考,他们想听什么。
今日晚餐
今天和以前的同事吃饭,每次都能感受到他的力量!这次也给我新的启发。
他提到了关于课堂如何让学生更喜欢的问题,10分钟学知识,接下来就是讲故事,可以是和知识内容结合的故事,或者是单纯的故事,让孩子先从喜欢你的课堂开始,喜欢了课堂,就会继续喜欢你的课。
这点给我很大帮助,之前的自己就是在不断应付上课内容,被动地跟着要学的知识进行教学,自己很累,效果却很差。
但是如果把自己放在主动位置,先去整理知识点,然后以最快速度清晰讲完内容,接下来就有更多时间去拓展,练习或者玩耍了。
今日阅读
今天继续看《大数据时代》,这里提到了关于信息数据化对于生活的种种可能性,比如日本研发出的汽车座椅上数据采集的东西,可以帮助车主防偷窃并确定偷窃者、提醒车主正确开车姿势等,都只是通过记录汽车座椅上的信息可以得到的新的用途。
而地理位置的数据收集,则有更多用途,比如帮助货车司机确定送货路线并减少车祸缩减油耗与二氧化碳的排挡;地理位置的确定,也能帮助确定交通的流畅度;一些公司也能通过地理位置向使用手机者推送附近的广告等等。
由此可见,收集信息的出发点可以是一个点,但是能够带来的帮助是无限的,甚至可以不断去重复挖掘的,这是我非常诧异而且脑洞大开的一面。
这里,我思考,在我的课堂上,是否也能实现信息的数字化再到数据化的过程?
目前学校教育中,去研究学生的不同认知、学习水平等通过了考试的方式,但是这样的数据是不完整的,对于每个学生个性化的了解是远远不够的,是否能有一些信息收集的分类和方法,能够通过信息数据化的方式帮助我的课堂教学?
这里想到一个:信息课上,下学期准备做一个技术学习表,对应每一个知识板块中需要学习的知识点,罗列给学生,每节课后,多方位进行评价,确定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其实这就是一个感知到量化的过程,也是将知识切片,以拼图拼块的方式去学习。
这里突然一个想法,课程中,是否融入这个拼块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每个板块学习中,最终获得一个完整的拼图礼物,而礼物的获得就是每节课后对于知识拼块的掌握情况,一个知识点对应一个拼块,一个板块收获一个完整拼图,这不仅是知识学习,也是一个量化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