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发自简书App
犹太人的圣典《塔木德》中,有这么一段自问自答的对话——
问:“人的眼睛是由黑与白两部分组成的,可是神为什么要让人只能通过黑的部分去看世界?”
答:“因为人生必须透过黑暗,才能看到光明。”
这段对话对世世代代的犹太人产生了积极向上的激励作用。
爱因斯坦说:“每个人都有信仰,这种信仰决定着他努力前进的方向。”犹太民族之所以能够延续至今,并成为全世界屈指可数的富有的民族,靠的就是信仰的力量。
犹太民族著名的作家费朗茨·威斐和妻子从前线逃了出来。他们从德国穿过法国一直往南走。后有追兵,被抓住便意味着要被送进集中营甚至更惨。
图片发自简书App
这对夫妇只希望能安全地通过西班牙边境,然后漂洋过海到美国。但西班牙官员却不让他们通过,他们往回走的时候,在派瑞尼的一个名叫崂兹的小镇里住了一晚。这一晚,这位流亡作家不住地祈祷。
“我不相信我的信仰,”他哽咽着说,“这是我的实话。但现在我面临着巨大的危险,已经到了我能承受的极限,我祈求信仰的垂怜,保佑我和我的妻子安全地穿过边界。等我到了美国后,我将把这故事写下来,让全世界的人都能读到。”
奇迹发生了,一个星期后,费朗茨·威斐和他的妻子安全地穿过了边界。当他们踏上美国的土地后,费朗茨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写了《伯拉德特的赞歌》。
信仰给了处于绝望中的费朗茨·威斐和妻子生的希望。在绝境面前,信仰使他们重新鼓起勇气,支撑着他们渡过了难关。
作家费朗茨·威斐和妻子穿越生死线的故事,不是说奇迹总会发生,如果他们没有安全边界,等待他们的只有监牢。
不是任何祈祷都会有用的,现实中困难像黑暗随时随地笼罩住你,暗示的作用在于鼓励人坚持下去,坚定信仰和信念,相信自己可以的。
坚持行动,无论遇到任何困难,必须迅速做出选择,付诸行动,只有行动,才能冲破黑暗,看到光明。
图片发自简书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