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诗词讲解:
刚满十五岁的少年就出去打仗,到了八十岁才回来。
路上碰到一个乡下的邻居,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
(他说)“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来煮汤。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赠送给谁吃。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注释:
始:才。
归:回家。
道逢:在路上遇到。
道:路途上。
阿:语气词,没有意思。
君:你,表示尊敬的称呼。
遥看:远远地望去。
松柏(bǎi):松树、柏树。
冢(zhǒng):坟墓。
累累:与“垒垒”通,形容丘坟一个连一个的样子。
狗窦(gǒudòu):给狗出入的墙
洞,窦,洞穴。
雉(zhì):野鸡。
中庭:屋前的院子。
生:长。
旅:旅生,植物未经播种而野生。
旅谷:野生的谷子。
旅葵(kuí):即野葵。
舂(chōng):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
钵里捣掉谷子的皮壳或捣碎。
持:用。
作:当做。
羹(gēng):就是饭菜的意思。
一时:一会儿就。
贻(yí):送,赠送。
沾:渗入。
音频手稿:
人一生值得庆幸的地方,莫过于千里迢迢,却依然有家可回。但是在古时候,“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能够经历白骨累累的战场,安然返家的的幸运儿又有几何呢?今天我们要分享的汉乐府《十五从军征》,讲述的就是一个老兵回家的故事。
这首诗出自《乐府诗集·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通过一位老兵的自述,描绘了他经历战争生还而人事俱非的悲惨情景。作品开篇不同凡响:“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十五岁应征入伍,八十岁才得回家。这两句看似平淡无奇,像不经意间道来,实却耐人寻味,包含着惊心动魄的力量。西汉时期,因边境长期遭受北方少数民族匈奴的威胁,自汉武帝开始,便长期拓边征战,虽然最后大获成功,但是也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苦难。到了东汉、直至三国魏晋时期,更是群雄割据,战乱不断。士兵服役,常常是没有年限或虽有年限却并不严格执行。这首诗中的主人公从十五岁到八十岁,从黄毛稚齿的少年到鬓发苍白的老人,大好的年华全部都置于枕戈待旦、出生入死的戎马生涯,苍白得只能用一个“征”字来概括。然而还好,相比于那些捐躯沙场的战友,他总算还是熬到活着回家的一天了,这也许是值得庆幸的事情啊!此时此刻,65年的天寒地荒、刀光剑影已经不再重要,老兵迫切需要的是见到自己朝思暮想的亲人。这平平常常的十个字,突出了主人公不平常的特殊经历,把他多年来日夜思想家乡、盼望亲人的心情诠释得淋漓尽致。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年迈的老兵走在回归故里的漫漫古道上,对亲人、家园的现状由盼之到怕之,由怕之再到迫切想之。诗中省去了对他风餐露宿、匆匆赶路、与乡亲邂逅相遇的惊喜的描摹,一句“家中有阿谁”战战兢兢地追问,推出了作品的聚光点——家。毕竟65年的艰难岁月,他自己都由一个生机勃勃的少年变成为老态龙钟的衰翁了,哪里还敢指望家人全部都还健在呢。能有一二幸存者已是不幸中之万幸了。所以他只问,家中还有谁侥幸活在人世。可是,“乡里人”的回答却如站在冰天雪地里又当头浇下的一盆冰凌未澌的水:“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你顺着我的手指方向看去,远远那一座座长着松柏的荒坟,就是你的家。天啊!这是一个多么无情的打击。生离终成死别,多年戍边在外,家中的亲人已经化为了冢上松柏旁那累累白骨。老兵日日思乡,夜夜盼归,谁知等来的却是荒凉破败、举目无亲!这两句短短十个字将痛失亲人的悲恸写得直指人心。
老兵一步步挨到那已不复存在的家,随着他的脚步,诗中描写的镜头也一步步推进。“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野兔从狗洞里爬进爬出,野鸡在屋梁上扑翅飞起;庭院里长满了野谷,井台上长满了野葵。种种迹象都表明,老兵的家已经长年没有人居住了,曾经炊火融融、干净整洁的家园,此刻却人去屋空,人亡园荒,怎么不让人肝肠寸断!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老兵默默地舂去谷子的皮壳,采下冬葵的叶子,直到饭熟羹沸,四顾无人,才恍然明白,自己已经孑然一身,再也没有一个亲人了!自己做好了饭,却再也没有人和自己一起吃了!
我们中国人每每祝福他人,总喜欢讲,祝你阖家团圆。这句俗套的话,其实是老祖宗们人生经验的总结。但这个风尘仆仆的老人,历经生死回到家,却发现这里没有硝烟,却仍是尸骨累累;这里不是战场,却比战场更沉寂。一个天天与死神打交道的士卒竟成了全家唯一的幸存者……这是怎样一种情境呢?
读到这里,我相信有的朋友已经有些哽咽了!唐朝宋之问有句诗“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为何不敢问?《十五从军征》就是最好的答案。“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悲痛欲绝的老兵,走出年久失修的破门,向东方看去,也许他还抱着希望,想看到久别的亲人,结果什么也没有看到。他不禁悲从中来,然而他已不能象年轻人那样嚎啕大哭,只有那凝聚着65年的艰辛、65年的思念、65年的盼待、65年的沙场风尘和65年人世沧桑的老泪,扑簌簌落到满布征尘的衣襟上。
读到这里,我也不禁潸然泪下,中国文学里,找不到比这更悲伤的诗了。
好了,朋友们,这首诗的作者在历史上籍籍无名,但他所吟诵的诗句却顿
挫有力,用异常平淡的语调,诉说着自己实则翻江倒海、恨破乾坤的哀伤。
最后,让我们一起再来诵读一遍这首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