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的沙漠介于戈壁和流沙之间,不如新疆的沙漠那么细腻。落基山的阻挡,太平洋的水汽不能横亘美洲大陆。旱,在这里是一种壮士扼腕。守着地球水仓,却是沙漠。偶尔季风涌动会送给这里点滴降水,沙漠就迫不急待的长出约书亚树。一棵、一片、一簇、一沙漠。像是凝固的海洋珊瑚,招手期盼每年的季风、每次的雨露,也和游客诉说他的励志吧。
这个土地上生存的人类精灵,不管印第安人、西部牛仔,都有着张扬的个性、不羁的人设。土地是可以重塑精灵基因的,这是另一种相由心生。
今天岁月轮回,到现在加州人的坚韧、开放,似乎都似这里的树一样。有水,还你一座绿洲;没水,也坚韧期待着。不要被他干枯的荆棘迷惑,其实她的根基和内茎里,有积累、有沉淀。
之前的攻略有些小题大作。说这里旅游需要长衣长裤,避免被荆棘扎伤。实际约书亚树基本是团簇状的,有穿行的空间!更多时候树干都是毛茸茸的,可爱的想伸手抚摸。
约书亚公园的岩石群是另外一种大地景观,远望似散居的原始部落;有些巨石鬼斧神工,像饮马瀚海的往日回放。
我了解的约书亚公园,曾经说这里是新教徒逃避殖民者驱赶的避难所,这里的约书亚树给了他们意外的水源,印第安人的救助给了他们继续传教的可能。后来的后来,美国历史就像断片一样。
他的国家公园彰显的都是自然的雄魄,很少植入人文的点缀。不会留传物景背后的故事,更不会石刻或印记。今天看见的深褐色岩体颜色,抹不掉夹杂着印第安和西部牛仔的粗旷身影。
有意思是,他们也很用心的把沙漠匮乏的人文积累,随意随性的命名,平衡游客的文化需求。有的景点就起名心石、骷髅石而已。看着确实像。
相反,文化或者culture或者宗教之类的文明记忆,会在居家的装饰里,或遮或掩的,释放出来。我居住的民宿,就有着这样的装饰品。当你居家静下来的时候,会引起你翻书、去看看这里过往的故事。真正的文明源头符号,是悄悄放在人类身边的手帕,总会留痕。
约书亚国家公园是两日内通票。因为公园太大,同质化景点太多。白天主要是巨石和约书亚树,夜间则是星辰。我们是游览了四个小时后回家休息,晚霞退却再摸黑儿驾驶到公园最佳的观星天台。
白天太热,所以晚霞愈浓,夕阳与星夜,久久的不舍。热浪积淀与炙烤熬煮,在天边调制出一抹橘红的色彩。夜,眷恋不舍不愿拉开剧幕,游客们等啊等啊,一会儿背对数星,一会儿面对落日余晖,转来转去,身后开始满天星。
天台上可以看见远处城里的街灯,沙漠里的城市更是低密度的。街灯稀稀落落蔓延开来,接壤至天际,也分不清哪里是街灯,哪里是星辰。我们则是贪婪的、举目、望星。
不由得想起家里最文艺的那爷俩。小舅子和他儿子的网名:海上寻梦人、天涯追星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