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遗憾,我们没有在一起。
很开心,我们没有再一起。
>>>>
每年夏天,我都会被黑夜里嚎鸣破空的电话声给吵醒一次,或者几次。
电话号码的来电显示不用睁开眼睛看,就知道,归属地是海口。我习惯性从枕头底下摸出空调的遥控器摁低两个空格,卷着被子,翻个身,心理开始默念倒计时,三,二,一,等对方慌乱的呼吸平缓梳理成正常速度后,会有类似刻意压低过的嗓音传来:“三亚,又刮台风了”。
“哦”
“台风刮的好凶猛”
“哦”
“我可能要死了”
“哦,上次,上上次,你也是这样说的”
每当对话进行到这个时候,我的怒意和笑意会同时七手八脚从鼻腔里轻飘飘的哼出来,分不清,是莫名其妙的偷喜,还是讨厌睡梦中被人吵醒的恼火感。打来电话的,不是别人,正是我的前任。(下面就称他为“星星”了)我们谈恋爱那会儿还在高中校园,这么乍回头,算算,貌似真的是过了很多年。从禁止早恋的未成年少女转眼沦落为危机感超负荷的被催婚一族,这是件多么惊悚的事情。
之前有读者经常会跑来问,你老写别人的爱情,为什么不写写自己的爱情呢?
What?!
你不知道我的初恋是要留给刘昊然的吗。
好了,讲认真的。我所经历过的爱情,及对爱情的向往,有些在少女时代卖力写青春小说的过程里挥霍过度,熟悉我的朋友会知道,我曾经用三个笔名终日浪荡在各大青春杂志和网站里,写了很多爱情故事,真真假假,深深浅浅,几乎耗尽了我对于“喜欢一个人”的表达欲望。
在更年轻的时候,我是不那么容易快乐的女孩。
对于爱,充满警惕。
我和星星的初遇,像出喜剧。这个桥段,在后来无数次同和身边朋友们谈起时,都被吐槽“太狗血”、“太马丽苏”。
大概是个很普通的周末,我和隔壁班关系很好的铁哥们儿去学校附近的小馆子吃饭,八块钱一碗的鱼香肉丝盖饭,在当时还有点小奢侈。北方的夏天,不闷,可白昼里高温仍然有要烧光体内所有愉悦细胞的架势,再不来瓶冰水,祖国的花朵可就真吃不消了。
“你喝什么?我去隔壁超市买”
“嗯,雪碧吧”
因为饭馆里的饮料要比外面平均贵上两块钱,哥们儿主动请缨外出买水。而我早已被雪碧那句经典广告词“透心凉,心飞扬”洗脑成功,直到今天,我都觉得夏天和雪碧是标配。
奇怪的是,哥们跨出饭店之后的一分钟后,又进来了。手里什么都没拿。
“汽水呢?”
“什么汽水?”
“你不是出去买饮料了吗?”
“哦,你喝什么”
“你脑子是坏掉了么,我说过了,雪碧啊”,听我说完,哥们儿一脸懵逼的重新走出了饭店。
两分钟过后,开始轮到我一脸懵逼。
我看着两个长得一模一样的人走进饭馆,一个手里拿着雪碧,一个手里拿着苏打水。我左瞧瞧右看看,拿手搓搓眼睛,又在胳膊上偷偷掐了自己一下,卧槽,什么情况?这两是双胞胎?
“喏,给你,女孩子别老喝碳酸饮料,对身体不好”
伸手接过其中一个递过来的苏打水,我确信,他不是我的铁哥们儿。
因为,那一刻,我的心呀,像是扔到了刚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雪碧里,呵出的气泡,都服贴外溅在了炙热湿润的皮肤上,那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奇妙感受。
很久之后,我们不在一起了。也还是会拿当天的见面用来说笑,他说他从来没有见过那样的女孩子,咕嘟咕嘟能把整瓶苏打水一口气喝掉,我说我也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男孩子,年纪轻轻就玩儿老年人那一套奇葩的养生法则。(其实哦,喝完整瓶苏打水是因为自己当时有点紧张……而打动我的,也正是那瓶苏打水)
星星和我的铁哥们是双胞胎,如假包换的双胞胎。
不过两个人的性格和做事方式迥然不同,唯一的默契,就是对外从来不说:自己还有一个哥哥/弟弟。
他们出生在祖传的医药世家,从小家教严格,但却走出了两段截然相反的人生。哥哥学理,弟弟学文,哥哥性子沉稳内敛,弟弟性子活泼跳脱,哥哥有百分百处女座的洁癖,弟弟却大大咧咧、最喜欢在下过雨的篮球场里挥汗溅得满身泥。你们猜,我喜欢的是哥哥,还是弟弟?
嗯……不告诉你们。
开始谈恋爱的时候,大家最喜欢八卦一个问题:和双胞胎谈恋爱,不会牵错手吧。
不知道你有没有过那样的感觉,当你喜欢一个人的时候,他的任何表情举动都是特别的,都是带着光的。
你可以记得住他的笔迹,你可以数得清他的睫毛,你可以辨得出他的气味,你可以隔着很远就听到他的声音,甚至是,站在人海之中,穿着同样尺码的校服,梳着差不多的小平头,你都能准确无误认出那个充满吸引力的后脑勺。
所以,别说是两个双胞胎,就是站一排克隆人,我都能完美的唐伯虎点秋香。
成年后,再遇到很多人,有过心动,有过暧昧,有过无疾而终的欣喜,有过欲语还休的酸楚。但是,好像就没有过当年谈校园恋爱时的那种美妙了,不知道是因为当年的恋爱心无旁骛,还是如今对待感情观庞大繁杂的身不由己。
又或者是像《那些年》里说过的那样:被你喜欢过,很难觉得别人有那么喜欢我。
那一年,我的数学作业,全部都是星星写的。
那一年,我的日记本里,反反复复勾勒着同一个名字。
那一年,我的课桌里每天早上五点半,会准时有热乎的早餐,而且每天都是从来没有重复过的新样式。城市太小了,供给大家的早餐种类很有限,我不知道星星是如何做到精心搭配365天,完全没有重合过的组合。而且,他家住在城北,到学校需要的时间至少需要一节课那么久,每天早上,他都要提前很久很久出门,才能确保当我坐到班级里的时候,能够吃上早点。
他一天的零花钱有10块钱,会把这10块钱全部给我花。
他奶油过敏,却在我过生日的时候,开心的和我分享提前准备好的蛋糕。而我脾气一点都不好,会骂人,会动手,在他过圣诞节的时候忘记准备礼物,还经常在星期天因为临时约了朋友,就任性放他鸽子。
我们在一起的时候,正是有关【2012世界末日】传言最疯狂的时候。《阿凡达》刚刚上映,人类对于地球和宇宙之间的种种渊源、幻想,在古文明与现代科学的基础上,正大肆揣摩。有天下晚自习,我突发奇想,掏出耐摔的诺基亚手机录音逼问,“如果地球要毁灭了,你的最后一通电话打给谁?”
“神经病啊”
作为标准理工男,其实我也不指望星星的嘴里说出什么动人情话。
上大学后,没多久,我们分开了。
虽然至今我也回想不起来,我们究竟为什么会分开。
距离,环境,三观,新圈子,对一份感情的执着度,可能都是恋爱中通常难免会遇到的问题。分开后,我们的联系就不那么频繁了,保持着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普通朋友的关系,一南一北,他去了三亚,我跑到天津,各有各的新生活,唯一的交集大概只有朋友圈里随意的点赞。
我们没有恩断义绝,也没有情意绵绵。
并不经常聊天,只是每次换手机号都会给对方简单汇报下。
偶尔,会在突兀的深夜里,接到他的电话。而大多数电话响起的时刻,天气预报里,都正铺天盖地张扬着海南登陆强势台风的消息。记得第一次接到他电话的时候,我有点奇怪,毕竟很少联系了,刮台风这种事情你和我说有什么用?我又不是气象局。
这个疑问,成为我们分开后每年夏天,他每次打来电话,我都会思考的问题。
“你前任好奇葩哦,每次刮台风都给你打电话……”大学舍友曾打趣。
其实,我也觉得莫名其妙。
终于有一天,电话这边的我忍不住把疑问抛给了星星,那边传来一阵沉默,然后说:“还记得问过我的那个问题吗?如果地球要毁灭了,你的最后一通电话打给谁。“
“我想,我最后一通电话应该是会打给你吧。”
所以,你们之间还藕断丝连?我想,可能会有人这样理解。
事实上,不是这样的,我和前任之间始终保持着纯洁的朋友关系。前段时间,他来北京出差,我们在什刹海边上租了两辆自行车沿着小胡同遛弯儿,黄昏的北京真美,乌鸦飞过青瓦屋顶,荷花挺起腰板剪影,酒吧里哼出来的民谣像是对幸福的祈祷叮咛。我们期间聊起各自的近况,在二环的槐树荫下忍不住互相调侃。
“我擦,你比去年又胖了”
“呵呵,你比去年又矮了”
说完,两个人大大给对方翻个白眼,真是没有眼力劲儿的人,这么久不见,不懂得好好夸夸我吗?!做人要顾全大局,没看出来我除了胖,其实还长高了一丢丢嘛。
好久不见,大家的变化都蛮大。我不再戒辣,会点大盘的剁椒鱼头。他也摒弃掉处女座的部分洁癖,随便找个台阶就同我放肆坐下。再谈起过往种种,只觉得单纯可爱,那份尘封已久的小雀跃早已对接不上如今的磁场信号。作为见证过彼此青春的特殊代表,我们从朋友做起,途经爱情的洗礼,最终又回归到原始朋友的位置。
朋友听说我们的故事,忍不住疑问:“分手了,还能做朋友?”
我觉得这不该是个反问句,而该是个陈述句。
所有旧爱都值得妥善收藏。
只要此刻的我们早已告别过去的我们,不互相喜欢,不撕扯暧昧,不把对方当作备胎,不对朋友这个身份的背后过度关怀,把控在合理范围内,说说真心话,有什么不可以。
朋友又问:“那你就不担心,你们会死灰复燃?”
当然是不会了。最好的放下不是绝口不提,而是轻描淡写把一切,归还到爱情之外。我们与其说怀念对方,倒不如说是怀念拥有对方的那段美好时光,怀念我们对爱最原始的探索方式,怀念当时的自己,月亮,还有回家路上晃起的小手和背影。
而这一切怀念的基础,正是源于我们分开的结果。如果让此刻的我们重新在一起,不仅不会重拾恋爱的心动,可能还会破坏掉作为朋友的理解和懂得。
两个人没有在一起是缺憾,两个人重新在一起更是缺憾。
所以保持和前任做普通朋友的关系,大概是爱情里最好的结局。
爱不在了,可是回忆和感动会永远存活下去。
就像每个台风天,我都能接到一个来自年少时承诺过的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