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我们将最好的一面留给了陌生人,将最差的一面留给了最亲近的人。真的如此吗?
今早抱着试试的态度约了辆顺风车,车主问可否提前出发,我欣然同意。在路上,车主一直很关心路况,我还很好奇,心想你有那么着急吗,在离公司大约还有3公里的地方,车主问:“这段路是不是很堵,来回一次要二十分钟吧?”我说:“是的。”他看了看表,用商量的口吻说:“我跟别人约的8点见面,可能不能送您到目的地了,不知道给您打辆车行吗?”一向没(shan)心(jie)没(ren)肺(yi)的我当即回答:“没问题的,我自己打车就好,您忙吧。”车主说:“那不行,因为我的原因,我必须给您打车。”见车主如此诚恳,我没有拒绝。我正准备下车时,车主说:“您别下车,等接您的车到了以后,我再走。”我当时还挺诧异,心想你不是着急吗。车主解释到:“我有5分钟就能到,可以等到车来。”后来,车来了,车主走了,我到了公司,车主也没有迟到。
素昧平生,车主却留下了守时、守信的印象。
如果车主按照约定送我到达目的地,车主就会迟到,对8点见面的人不守时;如果不送我去目的地,就会违背送我到达目的地的约定,对我不守信。在这点上,我们的利益似乎无法调和。
其实,很多时候,人与人之间的争执不出在利益的冲突,而出现在品质的不同。利益可以在某个点上平衡,但品质却要靠一生来修炼。对陌生人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一个人真正的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