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划重点:分析能力不等于批判性思维。我们在第二章第六节里介绍过如何培养孩子的分析力。其实,批判性思维与分析性思维之间有相似之处,但也有明显的区别。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分析性思维是批判性思维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步骤,但没有批判性思维的过程那么精细繁琐。通常情况下,当我们需要解决一个问题时,会先从收集和了解相关信息和资料开始,然后把复杂的信息和资料,分解成较小的、便于理解的部分,梳理出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分析出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并由此得出结论或找到一个解决方案。然而,批判性思维则需要进一步深挖下去,对信息、结论、解决方案做出更全面、更整体的评估。
亲测解决方案:培养批判性思维,父母从这四件事做起
一、父母少说,多让孩子思考,鼓励孩子用连贯的思维,把自己的思考和想法大声表达出来。要做到这一点,就要花时间多与孩子聊天,聊身边的事,聊天下的事,聊学习的事,聊生活中其他有趣的事,鼓励家庭的讨论氛围,遇到大小事情都问一下孩子,你觉得对吗?不这样做还可以怎样做呢?把命令的口吻改成提问的模式,鼓励孩子大胆表达自我的观点,而孩子为了能讲明白自己的观点,就会主动思考。所以这是一个思考、表达、对话的连环套。
二、父母做到不人云亦云,在孩子面前杜绝八卦。当你轻信和传播未经证实的言论时,就是在给孩子示范一个道理,思考是无用的,只要大多数人这么说,我就可以相信了,所以我从不轻易对孩子使用这样的语言模式。我听说关于什么的话,你最好不要与他玩儿。如果真的想要提醒孩子,我会这样说,有一些关于这个同学的传言,妈妈虽然不了解情况,但出于关心,我还是希望你或者是我们去了解一下真实的情况。
三、父母不直接给孩子提供答案。在现实生活中遇到问题时,我们不要为了节省时间,就直接告诉孩子做什么,不做什么,这是在包办孩子的思考。父母应该耐心地留出时间,让孩子自己去琢磨和发现,实践和试错。我在前面讲过的关于小儿子选择去内蒙古的案例,这是一个很好的现实场景,只要我们鼓励孩子去探寻和探索和寻求事物的内在关系,他是有能力,为自己的需要和兴趣做决定的。
四、少说道理,建立亲子聊天机智。不要把时间花在说教上,尝试和孩子一起解决问题,并通过这个一起做的过程来思考。你可以每周和孩子一起聊聊新闻中发生的事,也可以和孩子聊聊读过的书里的人物和经历。比如针对美国校园发生的枪击案,可以选择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对事件展开提问、质疑和讨论。越是那些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越能帮助孩子养成思辨能力,而不是顺从他人思维的习惯。
🤔批判性思维在网络信息爆炸时代,显得尤为重要!网络暴力的层出不穷,那么多的受害者更是为我们敲响警钟!在漫天信息中提取真实的信息,何其困难!但我们还是要去做筛选,去思考!毕竟,真相只有一个!
引导孩子思考问题,并对他做的决定提出问题。父母要摒弃包办代替孩子思考!
任何事情没有标准答案,尊重孩子,认真倾听孩子的想法!鼓励他自己去思考,并做出正确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