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观义065:僖公二年·二分的世界一贯的“道” 《论语·宪问篇》中,子路问到“成人”的问题,有学者将这个“成人”等同于孔子所倡导的“仁”—...
《春秋》观义064:僖公元年·进入“僖公时代”的鲁国 公元前659年,《春秋》纪年“僖公元年”,鲁国进入僖公时代。 鲁僖公卒于公元侵627年,共...
《春秋》观义063:闵公二年·齐桓公的“霸王之器” 生意人常会讲一句话挂在口头上——“这几年的钱,越来越难挣了!”如果你同他较真一番的话,会发现...
《春秋》观义062:闵公元年·“必也正名乎”的遗憾 孔子很喜欢同自己的弟子闲聊。有一次,子路问老师。如果有一天,卫国国君邀请您去治理这个邦国,您...
《春秋》观义061:庄公三十二年·最后的抉择 人本身便是“道”,所以孟子讲“由仁义行,而非行仁义也”——居仁由义,自然就是道,而不是刻意地去行所...
《春秋》观义060:庄公三十一年·民众的人间清醒 孔子有“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之语,一生很少说超出自己职分的话,并以“巧言令色鲜矣仁”为信条,教...
《春秋》观义059:庄公三十年·如何赢得“天助”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人类发明了马拉的大炮。战争双方摆开战阵后,通常会安排一名士兵站在大炮前,在发...
《春秋》观义058:庄公二十九年·急着修马棚的鲁庄公和他的“欲速”之政 春秋时代,马车是贵族身份的象征。因此,是否拥有出行或出征的马车,对于贵族...
《春秋》观义057:庄公二十八年·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简单的道理,通常更为深刻和有效。 《论语·学而篇》中,孔子讲:“到千乘之国,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