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观义138:成公六年·无志之人“常立志” 孔子是个典型的“长期主义”者,他不语“怪、力、乱、神”,说到底就是笃信于“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
《春秋》观义137:成公五年·“无倦”这块试金石 《论语·子路篇》开篇即讲“子路问政”,本来孔子是不乐意谈的。因为在孔子心目中,“孝乎惟孝,友于...
两只船怎么踩,才不至于“翻车”?这是一道看似无解的命题。 但有时候,人难免会在临对这一类处境时,选择明知是无解的“不得已而为之”。 成公二年,面...
《春秋》观义135:成公三年·人生合宜的“不二法门” 没有任何一本书,可以教人解决所面对的一切问题。 正因为如此,才会有“听了那么多道理,还是过...
《春秋》观义133:成公元年·到底是该“远虑”,还是该“思不出其位” 《论语·卫灵公》篇中,孔子讲:“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人没有长远的谋虑,...
《春秋》观义134:成公二年·疯狂而不失人性的集体侥幸 《论语·颜渊篇》中,有一则特别令人费解的对话。 孔子的得意弟子颜渊向老师请教什么是“仁”...
《春秋》观义132:宣公十八年·究竟该忙着干点什么 孔子的弟子曾子得了重病,鲁国大夫孟敬子前去看望他。曾子没什么好回报孟敬子的,只好同他讲了一通...
《春秋》观义131:宣公十七年·人间事无非“孝悌” 孔子有个弟子叫闵子骞,孔子盛赞他——“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闵子骞的生母早...
《春秋》观义130:宣公十六年·各种溢美之词背后的“不好” 孔子讲:“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