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道:一本书如果只有干货,读者根本消化不了,你也没办法了解所谓干货在整本书中的分量。
看到vivo闪充
前些天看到了vivo的闪充:https://36kr.com/p/5149134.html
看到的时候还是比较惊奇,虽然不是基础式的创新,但是思路上的创新也是够牛掰的。里文章中提到:
“张俊把VOOC比喻为一条高速公路,串联双电芯直接把两条高速公路并在一起,相当于加了一个立交桥,效率提升1倍。”
而我在想如果加一条可以提升1倍效率,那么是否可以升级为多条?为什么他们只是升级为2条?
摒弃其他原因,我猜测一个基础的问题是充电口可以开多大,每多一条引发的问题增长可能都是指数级的。但是假如每增加一条,都能提升1倍效率,那么如何增加多条,同时保证充电口大小不变?
联想三星无线充
这时,我们再想想三星的无线充电技术。对,如果我们采用无线技术,那么这个口的大小其实是不用考虑的。如果每增加一条,都能提升1倍效率,那么无线充电的充电效率的提升空间是”无限的”。
思绪到这里还没停歇,想再飞一会儿。
再想特斯拉充电桩
这只是无线充电用在手机上,如果无线充电用在汽车上呢?是否也可以实现闪充,真正的闪充。这样也不就需要蔚来的换电池方案。再多想一点,特斯拉的充电桩方案实在是让人头痛,不建的话用车难,建太多吧成本太高。问题的关键点是:这个社会不缺电,缺的是充电桩。
这时,我们再想想鞋子的产生。对,如果充电桩是活的,那还要建那么多(固定充电桩)干什么,充电桩太贵?那些买特斯拉的人多半都是有钱人(在美国也许不是,中国我个人想的应该是),先把移动充电桩买个贵人试试吧,他们不缺钱,缺的是花钱买炫耀。所有的天方夜谭只存在昨天,就像旧社会无法想象手机,对于现在移动充电桩也许是个凡尔纳的作品。
话已至此,是否结束?没,还差一点,差哪一点?不如大家在评论里说说你觉得是哪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