嫉妒是否曾导致你的某一段人际关系突然结束?
你的内心是否长期积压着怒火?
你是否常跟同事抱怨,这是否影响了你的工作?
你是否觉得自己无法摆脱嫉妒的想法和感受?
嫉妒是否曾操纵你的大脑,让你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
嫉妒是否会令你感到沮丧
你是否偶尔会感到绝望?不光是对现有的人际关系感到绝望,更为自己因嫉妒无法经营好任何一段关系的状态而感到绝望?
你是否曾因嫉妒说了些让自己后悔的话
当你问自己这些问题后,你会发现你的嫉妒正在困扰着你。
那么你是如何应对嫉妒的呢?
你是否总是用质问的语气与他交谈?
你是否总明里暗里讽刺他不可信?
你是否时常查看他的社交主页、手机、邮件或是导航定位系统?
你是否会去询问其他人,看看他们是否知道些什么?
你是否会离家出走,拒绝他的求欢
嫉妒思维包括四部分:核心认知、制定规则、判断偏见、焦虑与反刍。这四个部分相辅相成,共同组成一个系统,执行以下工作:维护并分析威胁检测的初始结果;放大事情的重要性;引导我们确认恐惧;持续想象可能发生的事情或是臆造已经发生的事。接下来我们将逐一分析这四部分。
一、核心认知
无论是对于自己还是他人,我们都具有一定的核心认知,这些认知直接影响我们的嫉妒思维。核心认知通常指的是我们对事物的思考及看法,其中包括无意识的习惯性偏见。例如,关于自我的核心认知可能是“我一点都不讨人喜欢”——无趣、普通,无法引起别人的注意与喜爱。我们对整个世界的看法都是建立在这个核心认知之上,但人们很少意识到这一点。想象一下,如果你一直都戴着墨镜,周围的一切看起来都比实际更黑暗。如果你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戴着墨镜,那么你可能会认为这个世界本身就是黑暗的。这就是核心认知,一副左右你看法的有色眼镜。
认知与事实
我们常常会混淆认知与事实。举个例子,假设在一个陌生的城市,深夜里你独自一人走回酒店,路上一个人也没有,此时你突然听到有两个脚步声不断逼近,你心想:我一定是遇到坏人了,他们可能会杀了我。你越想越紧张、害怕,于是加快了脚步,生怕自己被追上。
但如果你换个角度想想,这两个人可能也刚开完会,也许他们和你住的是同一家酒店,那么你就不会感到害怕,甚至还会觉得安心,会慢慢走回酒店。
在这两种情况中,初始设定的情景是一致的——深夜独自一人走在路上,身后有两个陌生人快步尾随。不同的是你对这个情景的认知究竟是危险的还是安全的。同样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认知也有两面——对与错。
当我们焦虑、愤怒或是悲伤时,我们常常会把自己的想法视为事实,根据脑海中的想法肆意下结论,例如:我的伴侣肯定是爱上别人了,他一定会背叛我,我再也不是那个特别的人了。这些想法并不一定都是正确的,但在找到真相之前,谁也无法判断。
仔细辨别你脑海中导致嫉妒的核心认知。结合事实和逻辑来确定真相。你的认知可能是对的——也许你的伴侣正准备背叛你——但也有可能这只是你的想象。
引起嫉妒的通常是一些消极的核心认知,而我们恰恰将这些认知视为了事实。下面我们来看几个常见的例子。
如果你认为自己不够有魅力,不讨人喜欢,那么你可能就会害怕伴侣爱上其他比你有趣、比你有吸引力的人。
如果你认为自己无法照顾自己,需要别人的陪伴,或者自己一个人是肯定不会快乐的,这种核心认知会让你害怕失去对方,失去陪伴你、照顾你的人。
有些人认为自己是独一无二的,具有强烈的优越感。
寻求肯定而非事实
核心认知的另一结果是判断偏见。我们总是倾向于寻找能够验证自己原有观点的信息。但我们很少意识到这种偏见——这是大脑的自动选择,即寻找能够证明自己的信息。
因此,如果你对自我的认知是无趣的,那么你的大脑就会自发地收集和佐证这一自我认知的信息。比如,当有人在你说话时打哈欠,或是改变话题时,你会认为自己所说的话没有什么意义,令人觉得无趣,而不会去想其他的原因,因为你只能看到与你认知一致的信息。
记忆同样也倾向于那些证实我们核心认知的信息。当人们情绪低落时,他们会选择性地回忆失败、拒绝和失望。他们的记忆是由目前的情绪和对自己的消极认知引导的。
我们对自己的核心认知也是如此——我们选择性地记住那些与自我想法一致的信息。事实上这并不是我们想要的,这仅仅是我们的大脑在自动运行。
你的核心认知
关注自己及他人的核心认知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哪些因素可能会引起嫉妒。结合自己的童年经历以及成年后较重要的亲密关系,思考以下问题。
你是否较关注外在的事物,包括相貌、身材、财富、成就、性格等?
取悦他人是否会让你感到压力倍增?
你是否认为不会有人单纯因为你这个人而爱上你?
你是否认为没有人会永远陪伴着你?
你的父母是否从不考虑你的感受?
你是否担心过父母有一天会离开你?
你是否认为父母已经对你失望了?
你是否差点被抛弃,哪怕只有一丁点可能?
你是否曾感觉到父母的婚姻出现了问题?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弱点,我们都可能有不完美的童年、不完美的父母以及不完美的亲密关系。有些人会因此而成长,而有些人会因此而变得更加脆弱和悲观。这些痛苦的经历在我们的身上留下了印记,最终成为嫉妒的一部分。
二、制定规则
嫉妒思维的第二部分是制定规则,包括制度、想法、假设等。我们会制定一套规则,这些规则不仅被套用于我们自身,同样也被用在他人身上。这套规则通常是:如果发生这种情况,那另一种情况肯定也会发生。例如,下雨天,我不想被雨淋湿,因此如果下雨的可能性很高,那我就会带一把雨伞。
这套规则基本是自动运作的,就像是一种思考反射,在我们看清事实之前就在引导我们去相信某些事情。这套规则也许并不那么显而易见,但我们可以参考焦虑、愤怒和悲伤的模式,来看看这套规则是否会导致嫉妒。
这套规则可能会让你觉得,如果你遵守这些原则,那么你就可以预测甚至控制未来。这些规则对你而言很重要,因为你认为它们将会保护你。你可能认为你的规则是符合现实的,可以帮助你预测、控制未来,帮助你尽早摆脱困境,免受伤害。但同时你的规则也可能导致你反应过度,忽略过程,直接跳到结论,最终毁了自己。
这些规则适用于我们自己、他人以及亲密关系,通过这些规则,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别人对我们的看法和感受,也更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但有些规则也能够激发嫉妒,下面我们来仔细看看哪些常见的规则会带来潜在的嫉妒,这些规则又是否适用于你。
对外规则
我不能信任任何人,因为他们会背叛我。
如果某人因某件事令我失望了,我就再也无法信任他了。
为了真正信任我的另一半,我必须知道他的每一件事。
如果我的伴侣真的爱我,那么在他眼里不会有人比我更有吸引力、更有趣了。
我不能依靠任何人。
不论男女,大家都想要更好的选择。
对内规则
我应该永远都是最有魅力的。
我所做的一切都应该得到他的认可。
我必须取悦他人,以免他们觉得我无趣。
恋爱才能使我快乐。
我不能让别人失望。
我要永远快乐而安心。
相处规则
我们要永远非常快乐地在一起。
我需要知道自己伴侣的每一个想法和感受。
我们的性生活必须十分和谐。
我们从不吵架。
不论何时,只要我需要,他必须在我身边。
我必须时刻准确地知道我的伴侣在哪里、在做什么、和谁在一起。
我们之间不能有任何秘密。
恋爱关系非好即坏,容不得半点模糊。
这些规则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呢?我们来看看这条规则:如果我的伴侣真的爱我,那么在他眼里不会有人比我更有吸引力、更有趣了。结合下列问题,看看上面这条规则的合理性。
除了你之外,这个世界上再没有人比你更有魅力了,这一点说得通吗?
你是否有时也会觉得别人挺有魅力?
这是否意味着你自己也是不可信的?
你是否有时也会觉得别人挺有趣的?
认为一个人有魅力或是有趣,是否就意味着你会背叛你的伴侣?
没有人能够符合这条规则背后的期望,因此这条规则注定会令你感到失望和没有安全感,并且感到嫉妒。不妨换一个更现实、更实际的想法:“这个世界上有魅力有趣的人很多,但这并不代表我的伴侣会不爱我或是背叛我。”
再来看看这条规则:恋爱才能使我快乐。这条规则又会给你带来什么结果呢?
这条规则暗示的是没有爱情,你就无法快乐,这样解释的话你是否会更容易感到焦虑、嫉妒呢?
你是否会更害怕失去这段感情呢?
单身会令你感到痛苦吗?
开始这段恋爱前,你没有哪怕一刻是快乐的吗?
恋爱并非快乐的唯一来源。即使没有这段关系,你也有可能获得快乐。
还有这条:我必须时刻准确地知道我的伴侣在哪里、在做什么、和谁在一起。
这条规则是否令你感到焦虑、嫉妒甚至是无助?
你确定真的能够准确无误地了解你的伴侣在做什么吗?
你的伴侣是否也总是很清楚你在做些什么呢?
你是否认为,如果你不了解这些情况,你的伴侣就是在背叛你?
如果你的伴侣不知道你今天去了哪里,这是否就意味着你背叛了他呢?
最后再来看一条规则:我需要知道自己伴侣的每一个想法和感受。
你是否认为拥有个人想法和感受是危险的?
你为什么认为它们是危险的呢?有什么依据吗?
你自己是否也有一些想法、回忆或是幻想不想与他人分享呢?
不分享是否代表你是不可信的呢?
这个要求是否让你更难6以信任他人,引导你质问自己的伴侣,或者引起争吵?
如果双方都有一定的私人空间,会导致什么问题吗?
如果你总是要求完美,追求绝对肯定和完全满意,那么其实是你将自己置于挫折、苦难和嫉妒之中的。回想一下你为自己制定了哪些规则,并思考其合理性。多些包容,少些完美主义,你的生活是否会变得更好呢?你的身边是否有很少提要求的朋友,他们总是活得很痛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