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于:【药渡Daily】公众号---(阅读全文、转载、投稿可关注公众号)
原创文章,转发需声明!!!作者:赵言武
文章标题:2023年国内预获批新药系列①——糖尿病市场之七国争雄
2023年,注定又是国内获批新药盛世的一年,根据新京报和人民日报的筛选,有多达13款重磅新药有望在2023年获批。
糖尿病市场一直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就连一向饱受诟病的中药,在沉寂10年后的2020年,也获批上市了桑枝总生物碱片。本就不平静的糖尿病市场,在2023年会出现怎样的裂变?
替尔泊肽是由礼来研发的同时激活GIP和GLP-1受体的“first-in-class”药物,可以通过双重作用机制改善血糖控制。2022年5月获美国FDA批准上市,用于II型糖尿病患者。
值得一提的是,替尔泊肽代表着近10年来首个新糖尿病药物类型,被FDA授予优先审评资格,EMA和PMDA都在2022年9月获批其上市。2022年9月CDE受理了替尔泊肽的上市申请。
群雄争霸的“春秋战国”
据统计,全球已拥有超5亿糖尿病患者,中国是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总数约1.25亿,这也引得各大药企“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纷纷逐鹿糖尿病领域。据米内网显示,仅国内城市实体药店2022年糖尿病药物销售额就超118亿元。
据米内网统计,2022年国内实体药店终端销售TOP20糖尿病药物的累计销售额达88.55亿,占据了糖尿病市场的绝对多份额,除依帕司他片用于糖尿病神经病变外,其余19款均用于糖尿病或II型糖尿病,主要分为双胍类、胰岛素类、SGLT2抑制剂、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GLP-1受体激动剂、磺酰脲类衍生物、DPP-4抑制剂、氯茴苯酸类衍生物等。
遗憾的是,DPP-4抑制剂并未杀入TOP10,其余7类俨然让糖尿病市场成了名副其实的“春秋战国”版图。
战国霸主之“魏”——双胍类
问鼎中原之“楚”——胰岛素类
富甲一方之“齐”——SGLT2抑制剂
硬撼强秦之“赵”——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开疆拓土之“秦”——GLP-1受体激动剂
夹缝求生之“韩”——氯茴苯酸类衍生物
偏安一隅之“燕”——磺酰脲类衍生物
“秦变法”图强静待裂变
毫无疑问,GLP-1受体激动剂在2022年糖尿病市场是最耀眼的存在,代表药物之一司美格鲁肽以5.73亿的销售额杀入十强,更值得一提的是,其2022年销售额增长率为550.6%,冠绝“群雄”。另一款GLP-1药物度拉糖肽销售额虽排名靠后,但其增长率为138.67%,“春秋战国”中的“群雄”们,仅有“两位”同比增长实力超100%,均出自“秦”——GLP-1受体激动剂。
从7款已在国内获批的GLP-1受体激动剂对比可以看出,司美格鲁肽、度拉糖肽、利拉鲁肽3款能够进入实体药店销售额TOP20,还是根据其用药便利和使用范围广,以及获益稍多的综合因素有很大关系。值得一提的是,利拉鲁肽虽需每日注射,但只需一次,且可在任意时间注射,无需根据进餐时间给药的便利,让其获批上市至今10年有余,仍然超过了贝那鲁肽和艾塞那肽。
替尔泊肽是同时激活GIP和GLP-1的受体激动剂,理论上来说更优越于单GLP-1受体激动剂,使用方式也为每周一次。值得一提的是,替尔泊肽是第一种在III期研究中平均减重超过20%的研究药物,美国FDA授予治疗肥胖症或超重伴有体重相关合并症的快速通道资格。
司美格鲁肽是近年来糖尿病市场中最大的“黑马”,据诺和诺德2022年三季报显示,司美格鲁肽注射和口服合计销售额达104亿美元
而替尔泊肽临床中的三种剂量与多款畅销糖尿病药物临床对比,均显示出更好疗效,特别是与“黑马”司美格鲁肽对比,也完美击败对手。
与司美格鲁肽对比
A1C降低:-2.01%(5毫克)、-2.24%(10毫克)、-2.30%(15毫克);-1.86%(司美格鲁肽)
减重:-7.6 公斤(5 毫克)、-9.3公斤(10毫克)、-11.2公斤(15毫克);-5.7公斤(司美格鲁肽)
达到A1C<7%的参与者百分比:82.0%(5毫克)、85.6%(10毫克)、86.2%(15毫克);79.0%(司美格鲁肽)
达到A1C<5.7%的参与者百分比:27.1%(5毫克)、39.8%(10毫克)、45.7%(15毫克);18.9%(司美格鲁肽)
值得关注的是,礼来刚刚发布替尔泊肽针对中国肥胖或超重成人患者的Ⅲ期试验SURMOUNT-CN获得积极的结果,达到主要终点和所有关键性次要终点,且总体安全性与先前试验报道相似,意味着替尔泊肽肥胖适应症离获批又进了一大步。
与甘精胰岛素对比
A1C降低:-2.11%(5毫克)、-2.30%(10毫克)、-2.41%(15毫克);-1.39%(甘精胰岛素)
体重变化:-6.4公斤(5毫克)、-8.9公斤(10毫克)、-10.6公斤(15毫克);+1.7 公斤(甘精胰岛素)
达到A1C<7%的参与者百分比:75.1%(5毫克)、82.9%(10毫克)、84.9%(15毫克);48.8%(甘精胰岛素)
与德谷胰岛素对比
A1C降低:-1.85%(5毫克)、-2.01%(10毫克)、-2.14%(15毫克);-1.25%(德谷胰岛素)
体重变化:-7.0公斤(5毫克)、-9.6公斤(10毫克)、-11.3公斤(15毫克);+1.9公斤(德谷胰岛素)
达到A1C<7%的参与者百分比:79.2%(5毫克)、81.5%(10毫克)、83.5%(15毫克);58.0%(德谷胰岛素)
替尔泊肽的获批将会给“秦”插上“变法”的裂变,成为强“秦”。据礼来2022年财报显示,替尔泊肽上市后仅8个月余销售额就达近5亿美元,是“秦”军中所向披靡的“悍将”。
没有最强,只有更强。礼来在研的LY-3437943是同时作用GLP1R、GIPR和GCGR的三重激动剂,据药渡数据显示,目前已经开展了II型糖尿病、肥胖症和超重等适应症临床试验,最高进展已进入II期临床试验,此外,在国内也开展了I期临床试验。
不会大一统的“战国争霸”
在糖尿病的“春秋战国”,谁都别想消灭谁,只有“诸侯”们的不断自我图强,上演一幕幕精彩的“对决”,大一统的时代或许永远也不会到来。
作为霸主“魏”的双胍类,对于仅想通过自律运动加药物控糖的II型糖尿病患者来说,盐酸二甲双胍片按每日最大剂量2g计算,每月的费用也仅百余元,这个性价比“杀手锏”是其他“诸侯”无可比拟的。
而有着敢于问鼎中原的“楚”——胰岛素类,综合“作战”实力堪称最强,糖尿病类型“一锅端,大小通吃”;德才兼备的“齐”——SGLT2抑制剂,没有注射的心理“痛楚”,却有着心血管和肾脏获益之“才”,降糖之余,同时能降压、减少心血管风险,甚至减少心血管死亡。
“诸侯”们都有各自的杀手锏,甚至强强联合的故事也会不时上演,“魏”与边远“豪强”西格列汀联合大军——西格列汀二甲双胍片(II)不也杀入TOP20,销售额增幅28.16%;“楚秦联姻”的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也曾凭着在相同降糖疗效的同时,减少低血糖发生率,且给药时间也不依赖于进餐,每日总胰岛素用量更低等优势一度威震“四方诸侯”。
“群雄”争霸的激烈,从另一面来说,正是患者的幸福,我们期待他们来得更猛烈些!
参考来源:新京报、米内网、人民日报、药渡数据、礼来官网、医学界内分泌频道、诺和诺德医学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