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杠青年”这个词儿火了蛮久的,指的是拥有不止一个职业和身份的人。
举个栗子吧:杨胖,作家/歌手/配音师/英语培训师(害羞脸),这里“斜杠”划分开的,就成了一种代名词。
其实在演艺圈,早就有了很多的斜杠青年,很多演员后来都转型做了导演,如:冯小刚、赵薇等。而我本人最初接触到的应该是古巨基吧,记得在一期《天天向上》中,他又是唱歌、又是飙演技、还是一个厨师,拥有一家自己的甜品店,简直羡慕的不要不要的,这么说的话他应该就是这样的斜杠青年:歌手/演员/主持人/美食店老板。
前一阵子,花了不少时间把一些喜欢的公众号往期文章全部看了个遍,比如这两只猫。一只是“彪悍一只猫”,他的斜杠是这样的:法学硕士/英语老师/演讲教练/简书签约作者;另一只是“特立独行的猫”,她的斜杠是这样的:畅销书作家/辣妈/下班后品牌创始人。
实话说,看完之后,我是真的觉得自己可以不用活了,人跟人之间的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
于是我觉得,不对,肯定有哪里我没有想到的,恩,一定是这样。
首先,我们要对他们身上所拥有的不同身份进行分析,这时候我们就会发现。咦?他们的斜杠似乎是有着一定顺序的,或者说,有一定的,联系。严格意义来讲,斜杠青年的斜杠很少是全部都是同时在做的。一般都是在一个行业达到一定程度,之后转入另一个行业,也就是说,做一行基本成一行。每一行都需要积累,每一业都需要努力,要做到这些,真挺不容易的。第二点,他们之间似乎是有相关的,也就是说,各种不同角色之间是有一定的粘度,可以从不同的领域中实现资源共享,或者是通过一个点来提升另一个点。
截止到今天为止,暑期单词就彻底结束了,效果嘛,我是不敢保证的,但我自己倒真是记住了不少。除此之外,我现在在做的事儿还有写一些不知所云的东西,以及做一些勉勉强强的配音,数量确实不少,但质量真的是不敢恭维。回过头去看了看,写的东西大部分都基于一个点——自我感觉,凡是我自己的主观感知,我都会写出来,也不管对于看客究竟有没有帮助,会不会产生共鸣。这应该是目前来说难以得到积极反馈的主要原因吧。
对比而言,这些有所成的公众号、斜杠青年,其实都已经有了若干年甚至更久的积累,冰冻三尺,尚且非一日之寒,更何况是要面对公众的东西呢?他们所做的,就是把自己所喜欢或擅长的领域做到极致,写字也好,读书也罢,娱乐亦然。之后将自己的作品公之于众,让大家进行评判,其中能够产生共鸣的就被大众所关注,再加上长时间不懈的坚持,就成了。
该如何建立自己的个人品牌呢?
首先我决定要去沉淀一下,潜入海中做一条固执的鱼
其次,找准某一点,做到极致
最后,疯狂地输出!
日久生情,只要功夫深斜杠磨成针,时间到了,我也是那个斜杠青年!
杨胖惯例:感谢您能够读完,谢谢您的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