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女儿:
介绍完市树:合欢树,爸爸再为你介绍本市的市花:桂花。
桂 花——终年常青,树叶繁茂,中秋花盛时芳香四溢,对毒气有一定的抗性,是机关、学校、居民住宅的优良绿化树种。桂花性喜温暖,又喜阳光,耐半阴,对土壤要求不严。栽培桂花是威海市民的广泛喜爱。1993年5月经威海市人大常委会确定,威海市市花为桂花。
——文章来源:威海市地方史志办公室
在市政府广场东侧,就有几株桂花树。每年秋天,爸爸妈妈路过广场,都能闻见桂花的馥郁芬芳,淡雅的清香带着一丝甘甜,让人顿然感到神清气爽,不免让人产生超然物外的感觉。
想必唐代诗人王维也是在同样的心境下写出《鸟鸣涧》的诗句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这首诗大概的意思是:寂静无声的春夜里,听得见桂花掉落的声音。寂静,使春夜里的山更觉空空荡荡。月亮出来了,小鸟竟然被月光惊动,时不时在山涧中传出一阵阵清脆的鸟鸣。
谁曾想到,这首饶富闲情逸致的诗,竟然写于王维被贬期间。
据《新唐书·王维传》记载,王维于开元初进士及第后授太乐丞,因坐伶人舞黄狮事被贬为济州同仓参军,直到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张九龄执政才返京任右拾遗。对于王维的这段履历,绍籍越文化研究者竺岳兵在其《王维在越中事迹考》中认为:“唐开元八年至开元二十一年将近十五年间的王维原来在吴越漫游。……有充分的理由说他的《鸟鸣涧》、《山居秋暝》、《相思》等名篇作于越中。”
——摘自360百科:鸟鸣涧
根据史料记载,出生武则天长安元年(701年)的王维,至唐玄宗开元十九年(731年),在30岁时状元及第,任太乐丞。正直而立之年,想来当时的王维也满怀政治抱负,意气风发之时却因伶人舞黄狮子受累,贬为济州司仓参军。
人生的起落就在转瞬,而心情的平复却需多时。寄情于山水的王维,不仅被大自然很好的呵护,更成就了他在山水诗歌上的造诣,把中国山水诗的境界提升到新的高度。
突然想起之前看蒋勋先生讲述中国古典诗歌之美时,不由感叹从《诗经》时代起,中国诗歌自身就带有从泥土中生长出来的朴实与天真,自由抒发诗人的所思所想。
而谈到自然之于人类的意义时,更是毫不掩饰地感叹,“个人再大的哀伤,都会被大自然担待,没有什么是不能过去的……”
生活在现代的我们,在越来越快的节奏驱使下,已经鲜有闲暇走进自然,走进抚育人类精神成长的摇篮。
作为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桂花,清可绝尘,浓能远溢,堪称一绝。尤其是仲秋时节,丛桂怒放,夜静轮圆之际,把酒赏桂,陈香扑鼻,令人神清气爽。
提到仲秋之夜,不免让人联想到一则与桂花有关的神话故事:吴刚伐桂。因其历史悠久,版本很多,在这里选自民间广为流传的唐代小说版本,取自《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卷一·天咫》。
月中有桂树,高五百丈。汉朝河西人吴刚,因学仙时,不遵道规,被罚至月中伐桂,但此树随砍随合,总不能伐倒。千万年过去了,吴刚总是每日辛勤伐树不止,而那棵神奇的桂树却依然如故,生机勃勃,每临中秋,馨香四溢。只有中秋这一天,吴刚才在树下稍事休息,与人间共度团圆佳节。
而大诗人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这个神话传说与希腊神话《西西弗斯》的故事有异曲同工之妙:
西西弗斯触犯了众神,诸神为了惩罚西西弗斯,便要求他把一块巨石推上山顶,而由于那巨石太重了,每每未上山顶就又滚下山去,前功尽弃,于是他就不断重复、永无止境地做这件事--诸神认为再也没有比进行这种无效无望的劳动更为严厉的惩罚了。西西弗斯的生命就在这样一件无效又无望的劳作当中慢慢消耗殆尽。
周而复始、日复一日的劳作,却终究不得正果。看似艰辛的付出,实则是忍受惩罚的痛苦。
如此,倒不如王维来的洒脱,游历山水,寄情自然,超脱物外,又禅意心间。